2019年7月12日文汇报
■方泓 余韵诗
小暑到,意味着盛夏开始。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三伏天”就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际,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常言说,热在三伏,所以人们应适当少外出,避暑气,日常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避暑,晒伏
小暑节气不仅热浪袭人,还时有暴雨光顾,感冒、中暑、泄泻、痢疾等疾病会多发。由于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这个时节里也容易引起空调病。
未病先防,平日可用益气、生津、清暑等食物或药物预防常见病。比如,食用绿豆汤,以黄芪泡茶。
预防空调病,需注意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以免与外界气温相差太大,在早晚凉爽之际不妨开启门窗进行通风。保持室内地板、台面等各处的清洁和干燥,不给蚊虫滋生的机会。
小暑容易中暑,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在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夏天昼长夜短,晚上睡眠少,建议中午打个盹。睡觉时,不要对着电扇或空调出风口,天热皮肤毛孔舒张,容易感冒着凉。 在室内摆上绿萝、常春藤和百合等植物,既美化环境,又能降温。给家具换上白色、米色、绿色和蓝色的外衣以及使用竹制家具,都能让人的情绪降温。
“小暑晒伏”,夏至开始,炎热与潮湿给霉菌的生长造成了良好的环境。到了小暑时节,雨水终于少了,阳光足,这时候不妨翻出家里的衣被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会把霉菌杀死,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养心,锻炼
夏季为心所主,应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因此小暑养生重点突出“心静”,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夏季适当锻炼,可以在清晨和傍晚到户外跳操、打拳、游泳、跑步、跳舞等。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对调节植物神经和体温都大有裨益。
健脾,化湿
体质虚弱的人由于暑热容易出现疰夏。小暑节气的药膳调理既要能清热祛暑,又要健脾化湿。饮食方面不可过度偏嗜生冷寒凉,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而发生腹痛、泄泻。
“小暑食新”。与陈米相比,新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陈谷,营养丰富。江南地区有一句俗谚:“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鳝鱼最为肥美。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是指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小暑后阳气上升,大暑时阳气升发到极致,而且此时人体的代谢能力较强、药物的利用率也随之增高。反复感冒、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缓解期患者,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以减少发作次数或减缓发作程度。
(作者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医师,方泓为主任医师)
推荐食谱 韭菜银芽鳝丝
原料:处理好的黄鳝两根,豆芽150克,韭菜100克,生抽、料酒、油、盐、胡椒粉、姜、蒜、干辣椒适量。
制作:把已经处理好的黄鳝清理干净后切段,韭菜清洗后切段;锅内倒油,用热油爆香蒜末、姜末和干辣椒,放入黄鳝段翻炒几下;加适量的料酒、酱油去腥和调色,再倒入豆芽、韭菜继续翻炒,最后加盐就可以装盘了。
功效:补肾健脾,补虚生血,清热解毒。
荷叶翠衣饮
原料:取鲜荷叶一张,白扁豆30克,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去掉红瓤和绿皮的部分)100克。
制作:将上述原料洗净后加水煮至豆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尿,生津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