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3|回复: 0

红军的故事永难忘

[复制链接]

8943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09
发表于 2019-7-3 12: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3日  记者 薛贵峰 刘书文 夏康健 邝西曦)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千家寺红军标语楼。 记者 邝西曦摄

  “红军战士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在广西桂林兴安县华江瑶族乡,105岁的老人支义青坐在堂屋前,讲述着红军的故事。

  1934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布下严密的第四道封锁线,妄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当时湘江宽百余米,没有一座桥。红军部队为加快行军速度,只好架设浮桥。支义青和乡亲们卸下了自家门板,划着平时运米的商船,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架桥的队伍中。

  “开始我们都害怕,但看到红军战士遍体鳞伤依然拼命往前冲,我们被感动了。” 支义青说起来仍很激动,“红军不让老百姓吃亏,每干一天,就给1块光洋。”

  说起架浮桥的细节,支义青现场演示起来。“首先将船排成一排固定在江中,然后将木头搭在船上,把木板和门板铺在木头上,浮桥就架好了。”

  距支义青家不远处,有一座二层小楼,外墙虽已斑驳,“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字迹仍清晰可见,落款是“红军宣”。

  华江瑶族乡副乡长黄磊介绍,这里曾是千祥村的寺庙,也是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的临时休整地,标语就是红军路过时留下的。红军走后,桂军下令毁掉这些标语,当地百姓舍不得,就用纸浆和泥灰覆盖在上面。直到1988年冬,一场火灾使得主楼外墙壁部分脱落,标语才重见天日。

  “全楼23处红军标语,保存下来很不容易。”时任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陈兴华说,“这是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华江瑶族乡中心小学是人民解放军援建的八一学校,目前有400多名学生,红军故事和长征精神在这里延续传承。“《红军过华江》等书籍是学生的必读书,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刘华连和邓炳彪两位老红军家打扫卫生,听他们讲红色故事。”副校长曹高凤说。

  “长征精神给了孩子们巨大鼓舞,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华江瑶族乡人大主席、华江瑶族乡中心小学原校长李萍说。离别之际,六年级学生梁彤吟唱了一首歌:“你的鲜血告诉我,过去的牺牲正是为了今天的时代……”梁彤说,唱起这首歌时,总会想起革命先烈。“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但精神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2 08:00 , Processed in 0.0379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