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4|回复: 0

借据,63年后兑付

[复制链接]

8943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09
发表于 2019-7-1 1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1日  记者 何 勇 邝西曦 夏康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收藏在湖南省汝城县档案馆的“红军借据”。本报记者薛贵峰摄

  湖南省汝城县档案馆内,收藏着一张借据,虽已残破不堪,字迹仍清晰可辨。借据上写道,借了胡四德伯伯稻谷105担,猪3头,鸡12只。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叶祖令。

  这是一张85年前的红军借据。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军团,加中央纵队,共计8.6万余人,分5路进入汝城多个乡镇。11月6日,红军队伍抵达延寿乡,当地瑶族百姓搞不清队伍身份,加上之前国民党的污蔑宣传,百姓便赶着自家牲畜,扛起稻谷,到山谷躲避。

  “后来发现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不在农户家住宿,只是在村祠堂和学校旁自扎草棚,百姓便回到了寨里。”官亨村党支部书记胡炳灯讲述自己打小听到的故事。

  胡四德和红军战士有过短暂接触,得知红军缺粮,便和族人商议,筹集了一些粮食和牲畜,送到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处。

  “正当红军在延寿休整之际,敌人追了上来,三面夹击红军。”汝城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傅选林讲述,战斗中,瑶族群众做担架、抬伤兵、疗伤员,搬来柴火和木炭,帮红军取暖、煮饭。经过苦战,部队顺利通过延寿。

  “临走时,叶祖令找到了胡四德。”胡炳灯介绍,叶祖令满脸愧疚地说,现在的情况下红军筹款困难,一时拿不出钱。叶祖令探手从左胸褡布里拿出一张土纸,对照所收粮食和牲畜数量,蘸笔写下借据,盖上自己的印章,交给胡四德,“等革命胜利了,一定给您兑现。”

  红军撤退后,11月14日,敌军进入延寿。为了安全,胡四德将借据装进一个铁盒里,直到去世,都没向外人透露。

  1996年春天,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砌建新灶时,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面正是这张借据。

  1997年5月17日,当地政府按照当时的价格,向胡家后人胡运海兑现1.5万元。胡运海将其中1万余元捐献给村里的学校。

  如今,这张借据的复印件存放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专题陈列馆。“一张票据,凝聚着瑶族同胞对共产党的信赖和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解说员朱淑华说。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2 07:48 , Processed in 0.0297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