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3|回复: 0

倡导“工匠精神”重塑“做事文化”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3-29 12: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3-29 12:17 编辑

2016年03月29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无图说


■陈强

■“工匠精神”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工匠的职业行为如果能够不断获得顾客好评、同行推崇、社会认可等,并且有稳定而不菲的收入,可以体面生活,那么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对于个人的精力、素质和技能构成巨大挑战。大多数人还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核心业务范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具体是指什么?相关解释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差不多”往往会“差很多


每次出差,总会注意宾馆房间里的开关和插座安装得是否水平。国内的情况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一些开关和插座横不平、竖不直,有的甚至斜了15至20度角。安装工人、现场监理及施工验收人员可能觉得,开关只要能开关,插座只要能取电,差不多就得了。


由于工作关系,去德国、日本的次数比较多,发现它们那所有的开关和插座都横平竖直。关于安装、监理、验收等,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程序和标准。除了这些硬性的制度约束外,我们是不是还缺少一种认真做事的职业素质?或许,这就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义。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随着产品制造系统、产业体系、社会治理结构日趋复杂,“差不多”的多次累计必然导致“差很多”。人类社会正步入“误差零容忍”时代,即使局部、微小的误差和疏忽,也可能铸成大错,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德国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但其人均出口额高达17000美元,居全球第一。超过99%的德国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不求做大,而是努力在细分领域中做到极致,成为最强。这与德国盛行的“手工业者文化”和“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德国企业文化中,“差不多”是一个禁忌词,任何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杜绝一切随意,德国人甚至愿意为此牺牲灵活性。可以不夸张地说,德国的“工匠精神”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系统、整个社会体系,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德国的“工匠精神”从何而来?一方面源于对职业“一以贯之”的敬畏,对顾客“敬若神明”的尊重,对产品“止于至善”的追求。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工匠的职业行为如果能够不断获得顾客好评、同行推崇、社会认可等正面反馈,并且有稳定而不菲的收入,可以体面生活,那么“工匠精神”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好工匠不会只扫门前雪


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职业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乱花渐欲迷人眼,气定神闲者日渐稀少,浮躁之气逐步抬头。在过去较长时期里,人们更多关注规模、增速和场面,忽略结构、成本和质量。


以产品质量为例,中国制造业每年直接的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上万亿元。旺盛的外部需求、低廉的资源价格、较低的环境管制门槛,似乎怎么干都可以。


眼下,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过去发展所依托的种种优势正逐步失去,面对重重压力,重提“工匠精神”确有现实针对性。


就上海而言,开埠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做事文化”。上海人信守承诺,做事靠谱,规则意识强。这是我们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新时期,重要的是通过倡导“工匠精神”,重塑新老上海人的职业行为,让大家都能集中意愿和能力,去做好分内事。


对政府而言,应该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营造经济运行的良好制度环境,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作为高校,应该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产业界则应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能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工匠并不只是“各扫门前雪”,他们在做好分内事的同时,也讲求分工协作,相互提醒,相互补位。


专注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


古代工匠大多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情。“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核舟记》中的奇巧人等大抵如此。随着科技发展和分工协作效率的提升,如今一个人有可能同时做几件事情。但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对于个人的精力、素质和技能构成巨大挑战。大多数人还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核心业务范围。否则,极有可能费尽力气,结果却一无所获。


“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执着和专注,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是强调持续推陈出新。优秀的工匠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品种、款式、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寻求改进。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工匠精神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大批基层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既是创新的构思者,也是创新的践行者。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的业务能力也得以提高。(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0:16 , Processed in 0.0314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