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岁老人送锦旗 这11颗“小星星”的秘密瞒不住了
近日 南京外国语学校门口 来了一位90多岁的老人 他带着锦旗要送给几位学生 但却不清楚他们的姓名和班级 学校经过一番大“搜查”才发现 这面锦旗背后 竟藏着一个温暖的秘密 
△叶连平老人和他送来的锦旗(图/南京外国语学校) 1 学校保安室收到无主锦旗 5月27日下午1点左右,一位自称叶连平的老人,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大门口,手里还拿着一面锦旗。 
老人告诉保安,自己是安徽一家留守儿童学校的创始人,想要把锦旗送给几位支教的南外学生。 但当保安问起学生的姓名时,老人却提供不出来。由于身份信息很少,短时间内无法核实,而老人又急着赶回去上课,最终学校安保负责人罗玉美代为接收了这面锦旗。 2 大“搜查”找出做好事“嫌疑人” 老人走后,罗玉美对着老人的照片、姓名上网一搜才知道,这位叶连平老人是安徽和县卜陈初中退休教师,2000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创办“卜陈留守儿童学校”,义务为乡村孩子辅导英语。 
是谁做了好事不留名,还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辞辛劳赶到南京来送锦旗?学校立刻展开了调查。 在调查时,高一(7)班班主任姚树义发现一条线索,班上曾经有位学生,写过一篇支教作文,内容大概是“记一次安徽支教的经历和感想”。 老师们一下子就确定了偷偷做好事的“嫌疑人”。 3 从“锻炼自己”到坚持做好事 事情很快水落石出,前往安徽支教的是高一(7)班的袁子晨和班上其他10名同学。 从开学以来,这11名同学每周六都赶往安徽和县支教,却从来没有和老师提起过。 
袁子晨告诉记者,最初她只是想参加公益活动“锻炼一下自己”,就请求妈妈帮她寻找项目。 通过南京一家公益组织牵线,最后袁子晨来到安徽卜陈留守儿童学校,遇到了叶连平老先生。 
第一次见到叶连平老先生,就让她感触很深,“他精神饱满,虽然已经92岁了,但还一直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并且分文不拿,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是他的精神打动了我。” 
这次的经历改变了她的想法,她不再只考虑“锻炼自己”,而是开始想着怎么把支教坚持做下去、做好。 为了扩大支教力量,她向身边的同学求助,经过一番宣传发动,支教队伍扩大到了11人。 
陶最就是其中一员,听说支教需要英语老师,他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我们正好是外国语学校学生,英语也算比较擅长。” 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学生们发挥集体智慧,制定教学大纲,设计了各种教学游戏环节,还给学生准备了奖品。 

为了维持支教的连续性,学生们分配排班表,定期进行备课和教学交接,即便是月考、期中考试前夕,也从未中断。 期间,几位学生家长和相关公益组织,承担了接送的工作。 
支教学生潘意说,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这种力量深深地震撼了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姐姐,已经成年了,却还在那里学英语。” 11名同学还给自己的支教活动起了一个朴实的名字——“星星小项目”,希望成为夜空中微弱的星光,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过了暑假,这些支教的学生即将升入高二,未来能够用于支教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他们希望能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 小朋友写给哥哥姐姐们的话(图/南京外国语学校) 一颗星星的光与热是微弱的 但当很多星星连成一片时 他们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 照亮每一个求知孩子的未来 谢谢你们 11颗善良的“小星星”!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