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4日 记者 史自强)
河北邯郸有3100年的建城史和158年的建都史。8000年前,这里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邯郸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始建于1968年,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文物藏品9479件(套)。
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
酒樽是汉代皇宫贵族们专用的高级酒器。宴饮时,客人们席地而坐,盛满酒的樽被置于中间,主人用一把长勺将樽里的酒舀到樽旁放置的酒杯里,然后递给宾客,以供享用。
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出自邯郸张庄桥汉墓,分乘盘和酒樽两部分,通体鎏银,纹饰鎏金。酒樽盖隆起,上面三只朱雀展翅欲飞。腹部两侧透雕蟠龙铺首衔环,酒樽壁部采用细线镂刻的手法,描绘出流云、鸟兽、奔鹿、羽人、西王母、侍者、奇花异草等景象。
在托盘底部有隶书铭文:“建武廿三年蜀郡西工造乘舆大爵酒樽。”铭文中的“乘舆”二字,表明这件器皿是蜀郡西工专门为皇室制造的。古时只有皇室贵族的马车可以叫乘舆,后来为了避讳皇室的称呼,就将供给朝廷的物品统一称为“乘舆”,意思就是“皇室定制”。
三匹战国青铜马
这三匹青铜马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写实艺术风格的青铜马,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对于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青铜马高15至18厘米,长22至24厘米,形态各异,一匹作仰头行走状,一匹作低头伫立状,还有一匹作低头觅食状。这三匹马的尾巴均打结,而且“肌腱隆突、四肢发达、背部丰满、臀部强健、马颈有力”。
“时苗留犊”瓷枕
瓷枕是磁州窑众多产品中的一个独立门类。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创烧于北朝时期,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且从未断烧。磁州窑在宋元时期形成了“白地黑花”的独特装饰技法,不仅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形式,而且为后世青花、五彩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时苗留犊”瓷枕,是元代磁州窑瓷枕的代表作。时苗是东汉末年的清官,上任时乘坐一辆母牛驾的车,不料到寿春城后,母牛生下一头小牛犊。当时苗离任时,他坚持将小牛犊留下,不肯带走。瓷枕的枕面上描绘的正是时苗与送行人依依惜别,母牛与小牛即将分离的场景。
刻度天禄架熨斗
刻度天禄架熨斗,1972年出土于邯郸市市郊张庄桥东汉墓中。这件青铜熨斗通体呈翠绿色,器形高大、厚重,比例匀称、稳定。支架柄细长,中部有孔可插置熨斗,支架顶部雕饰有“天禄”。
据了解,青铜熨斗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了。斗中放置炭火,熨衣使之平贴。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也有不少青铜熨斗出土,而带刻度的熨斗,却极为罕见。这件刻度天禄架熨斗是极难得的实物资料。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