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重和肥胖影响的不仅是外观,也会随之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发生率。“千金难买老来瘦”,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把减肥提上日程。 
   人们开始有意控制体重,极力把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你万万想不到,60岁以后,适度超重的人更健康! 
   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人的BMI最好是介于20-25之间。但事实上,不同年龄应该控制的指数范围是不同的。 
   1U形死亡曲线   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其实成了一条U形曲线。 
   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4~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低6%! 
 
   小贴士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体重偏低:BMI<18.4 
   正常范围:BMI18.4~24.9 
   超重范围:BMI25~29.9 
   肥胖:BMI>30 
   为何适当超重,死亡率更低?   随着年纪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会减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忌口较多,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和38%的社区老人均有营养不良症状。 
   一方面,营养不良会导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为损害健康的重大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对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但和疾病作斗争时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适当超重,其营养状态相对更好,也就更容易抵抗疾病的伤害,达到长寿的目的。 
   专家提醒:60岁以上的人不要过瘦也不能过于肥胖,保持在适度超重状态可能对长期健康是最有益处的。 
   体重管理建议   老年人在少油少盐、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时,要注意:把体重保持在适度超重的范围内,让死亡率尽可能处于最低水平,使得未来生活更有保障。 
   聪明用油,更健康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控制体重都不敢吃油,殊不知,油是人体必须脂肪酸,不仅影响脂质代谢,还影响身体组织器官功能。 
   人体必须的脂肪酸自身很难合成,很大部分都是靠食用油获得,另一部分则通过动物性食物获得。 
   按饱和程度可以将油脂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饱和脂肪酸是差不多的,但含量不高;而橄榄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 
 
   专家建议:三种脂肪酸要均衡摄入,餐与餐之间或者每日交替用油,养成用油好习惯更有利于健康。当然,也要控制好用油量。 
   盲目减重不如科学增肌   其实,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除了保持脂肪平衡,增加肌肉储量同样重要。 
   肌肉减少的健康隐患 
   35岁开始,肌肉存储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渐减弱。到60岁,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若不及时储存肌肉,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 
   ①肥胖 
   1千克肌肉能让人体多消耗50~100大卡的热量。肌肉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易引起肥胖。 
   ②诱发心血管病 
   肌肉衰弱会累及心脏,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帮凶”。血液通过心脏收缩运送到血管中,如果肌肉不发达,导致收缩力不足,就不能有效挤压血管使血液上行,并顺利回流到心脏。 
   ③增加骨折风险 
   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就高;此外,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跌倒、运动损伤的风险也会加大。 
   ④影响血糖水平 
   肌肉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人体葡萄糖,能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因此,肌肉储量不足,葡萄糖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强壮肌肉有良方 
   除了适度恰当的体育锻炼,饮食应该是强壮肌肉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①蛋白分配要合理 
   乳清蛋白、鸡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将这些优质蛋白质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证每日总能量摄入充足。 
   对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的人,可以适当增加用餐次数,减少每次用餐量,循序渐进地补充能量,以利于更好的吸收。 
   ②抗氧化物不可少 
   充足的抗氧化物能够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缓氧化反应对肌肉和其他器官的损耗,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深色蔬菜、水果,如菠菜、番茄、蓝莓等中都有较丰富的抗氧化物质。 
   ③维生素D要充足 
   维生素D能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肌肉流失的程度。 
   晒太阳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最直接的途径,但要做好防晒;另外,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也有较多维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