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0月26日报道:“看着简单单的说明书,罗列起来就是一部舞台艺术的历史。”1978年,《于无声处》听惊雷,拉开了新时期上海乃至全国话剧的大幕;几代人传承演绎的京剧《曹操与杨修》从传统走向现代,以3D电影的新形式与观众见面;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沪剧《挑山女人》,无私的母爱感动无数人;交响合唱《启航》抒发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40年来,一代代上海艺术家们谱写了舞台上的精彩和辉煌。即日起至11月6日,“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一份份方寸大小的说明书唤起市民对上海文艺舞台的时代记忆。
此次说明书展展出了京剧《廉吏于成龙》、话剧《商鞅》、舞蹈《闪闪的红星》等来自28家文艺单位的100个获奖优秀作品和8家民营院团的代表作。展品包括166份说明书、66件实物、2组实景舞台、22个剧(节)目视频片段、多个音频片段,涵盖了目前上海所有的舞台艺术样式,包括戏曲、曲艺、话剧、音乐、舞蹈、杂技等各艺术种类,侧面总结和展示了上海舞台艺术各门类及其代表人物40年来在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图片说明:说明书图片均由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提供
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说明书吸引了市民观看、拍照。上海京剧院1988年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目《曹操与杨修》,主演尚长荣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近期被拍成3D戏曲电影在上海电影节首映。此次展览中展出了1988年12月版《曹操与杨修》在天津演出的说明书,同时展出的还有1989年9月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时的说明书,以及1995年、2000年版说明书。除了尚长荣主演的曹操外,还能看到言兴朋、何澍、关栋天三位艺术家分别塑造的杨修形象。同时,尚长荣的另外两部经典《廉吏于正龙》《贞观盛事》也呈现在展览中,构成了“尚长荣三部曲”。
个人藏有几万份国内外演出说明书的市民赵耀扬是一位戏曲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展览展出了许多戏曲中的经典剧目,比如《贞观盛事》《狸猫换太子》。赵耀扬认为,一份好的说明书首先要节目好,像《曹操与杨修》这类获过奖的;其次要制作精良。“这些说明书体现了文化的变迁,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赵耀扬说:“主要是文化价值和内涵,把中国的传统、历史以及人物展示出来,让现在的人通过说明书的形式再了解,这也是我收藏说明书的原因。”
被授予“戏剧舞台上的一声春雷奖”的话剧《于无声处》,是中国话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本次展览中除了展出1978年10月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首演版的说明书外,还同时展出了1978年上海青年话剧团、1978年上影演员剧团、1978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1978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以及1978年上钢五厂业余话剧队纷纷排演《于无声处》的说明书,197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将此剧翻译成英文演出的说明书。
“说明书是市民最熟悉的节目资料,每个市民看演出都会拿着份资料熟悉剧目的基本内容。此次以这个大家熟悉的载体来展示上海舞台艺术的发展。”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馆长夏萍表示,一个有生命力的舞台作品,其说明书一定很丰富,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出访等都有说明书,“希望观众通过参观展览了解上海舞台艺术,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除了展现各种作品不同版本的说明书外,在展柜中展出了上海清末民初的新舞台、丹桂茶园和大观园的老戏单,古今对照,更能感受到舞台说明书的发展历程。此外,展厅中还配以戏曲服饰、道具实物、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观众如同进入充满意趣的舞台艺术园林中游览。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为观众带来“京剧艺术之美”活动,邀请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作名为《与时俱进的海派戏剧》主题讲座,两位艺术家将结合各自的艺术经历和展览内容,为观众介绍作品,阐释艺术创作经历。
来源:东方网 作者:包永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