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5|回复: 0

上海,一条香港路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2-18 1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2-18 12:56 编辑

上海,一条香港路
2016-02-18 11:33:01来源:新闻网

上海有条香港路。


        这条马路在如今的外滩源,东起圆明园路,西到江西中路。中间与虎丘路、四川中路交汇,短短三百多米。

沪港“双城记”

        香港路最初修筑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早修筑的是中段,即虎丘路到四川中路段,当时取名诺门路(Gnaomen Road);1862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重新给马路命名,将其更名为“香港路”。在随后的十年里,香港路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香港路右侧昔日为银行俱乐部,正面是虎丘公寓

在香港听“正宗上海话”

    开个玩笑,在三、四十年代的香港,“做生意的人说上海话,卖拳头的说山东话”——成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然,还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最正宗的上海话在北角。


    为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籍移民大都住在北角春秧街、炮台山一带,尤以春秧街居多,这里有“小上海”之称,是港岛上海人口的密集区。

    1949年前后,不少富裕的上海人南下香港,把上海菜、上海裁缝和上海理发店也带到了这里。别的不说,鼎盛时期,曾有上百家上海理发店分布在北角和西环地区。


北角春秧街这条古老的街市如今热闹已不如旧时

       两座城市的渊源,下次再详细说。

新剧、电影在这里起步

       回到香港路,在19世纪中叶,这里就曾经是上海新剧和电影的发祥地之一。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兰心戏院”。

       老上海都知道它在茂名南路、长乐路口,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LyceumTheatre”,它的姐妹就是现在在伦敦常年上演《狮子王》、修建于1834年的兰心剧院。

       兰心的第一个地址在圆明园路诺门路(今圆明园路香港路)处,19世纪60年代落成,但好景不长,由于当时是木结构,几年后毁于70年代初期的一场火灾。



      若论上海电影的起源,也与外滩源有关。

      1909年,美国人宾杰门·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了“亚细亚影戏公司”,其地址就在当时的诺门路(今香港路)5号。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家影片公司。

      该公司建立后,曾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去北京拍摄《西太后》,到香港拍摄《偷烧鸭》等影片,但是,由于时值辛亥革命前夜,影片并不受欢迎。


一栋建筑和一块奶油小方

      老建筑和奶油小方?

      这好像是浑身不搭界的两件事情,但是,就在香港路的一栋老建筑上结合了起来,这就是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

上世纪30年代银行公会大楼


      如今,这栋楼叫“爱建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1925年竣工。古典主义风格。正立面中部,为五开间科林斯式列柱门廊,柱高两层;3层女儿墙正中有盾形装饰;墙柱均为假石饰面。

      这栋大楼由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过养默设计。1895年出生的他,一直活到1975年,他是第二批庚子赔款的公派留学生,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在美国读研究生时,和牛惠珠结婚。牛惠珠的母亲倪桂金,与宋庆龄之母倪桂贞又是亲姐妹,过养默是宋氏姐弟的嫡亲表姐夫,和孙中山、蒋介石,那都能算上是连襟。

      不过,他的儿子过秉忠,对上海人来说就意义非凡了,因为,过秉忠是上海赫赫有名的“红宝石西点”的创始人。

过秉忠和奶油小方

    过秉忠,1921年出生,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1年投身抗战,担任飞虎队的随军翻译。


     抗战胜利后,过秉忠在长春全国最大的胶合板厂任总工程师和总筹划师。后调往北京林业部任职。

     1966年文革爆发,过秉忠下放江西。几年后才在驻英大使宋之光的帮助下前往英国和家人团聚。

     1986年,过秉忠和静安区粮食局、静安区侨联合作,在华山路创办了“红宝石”,就此开创了一段传奇。

     30年过去了,过秉忠老人早已过世了,但“红宝石”的鲜奶蛋糕留了下来,成了上海的某种象征。


自来水塔

        如果说香港路上过去有一座水塔,估计很多上海人都想象不出来。那么,先上一张明信片来看看。

图片上的水塔,就位于当时的江西路香港路这里

       怎么会有水塔的?

       1880年11月2日,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881年起,水厂开始供水。但是,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管网,为保证能连续供水,公司先在江西路、香港路口建造了水塔。

       自来水出厂后,经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天潼路、江西北路到北苏州路,全长9.7公里(6英里),通过水管桥,将水送上吴淞江南岸江西路、香港路的水塔,然后,由水塔向用户供水。

       这就是解放前,江西路、香港路水塔的作用。当年苏州河上的江西路桥,也因此得名,“自来水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9-17 03:16 , Processed in 0.0381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