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4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雷册渊 整理
“海水稻”所生长的滩涂地和盐碱地中矿物多,因此所产稻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稻米丰富,其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 新华社 图
日前,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水稻亩产超1000公斤,创造了海南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在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再一次提到了这些年来他在人前人后反复提及的“小目标”:化滩涂为良田,盐碱地里稻花飘香,要培育出耐盐碱高产“海水稻”良种,推广1亿亩高产“海水稻”。
那么,袁隆平发力改良的“海水稻”究竟是何神奇作物?它的推广种植,又将给我们的餐桌带来哪些改变?
“海水稻”是长在海水里的吗
“海水稻”是不是生长在海水里?有了“海水稻”是否意味着大海里可以种稻了?刚开始听到“海水稻”一词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海水稻”并非能长在海水中的水稻,而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为区别于普通水稻,人们称之为“海水稻”,又称“海稻”。
众所周知,土壤中的盐分对农作物伤害很大。一般来说,含盐量低于0.3%的土地为“轻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只有正常土地的八九成;含盐量0.3%-0.6%为“中盐碱地”,产量只有五到八成;超过0.6%为“重盐碱地”,产量低至正常土地农作物产量的两成。全球各地海水的平均含盐率为3%-5%,基本是陆生植物的禁区。袁隆平参与的海水稻增产计划,也只是要在3-5年内,选育出能在盐分浓度0.3%-0.5%的土地中生长,并能达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水稻新品种。
因此,看到“海水稻”就号称“要把大海变粮仓”,显然是不符合实际了。
不过,“海水稻”确实有一定抗盐碱能力,在淡水稀缺的沿海地区,用稀释海水浇灌稻田来节省淡水资源的办法也是可行的。这个做法,袁隆平在其青岛的“海水稻”试验田正在探索进行。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国人在研究“海水稻”,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有的还比中国早了很多,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资料显示,上世纪30年代末期,东南亚一些国家就已开始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斯里兰卡在1939年就繁殖出了新品种,并于1945年推广;印度1943年开始推广耐盐水稻,现在几乎各邦都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据统计,全世界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中国也深受土地盐碱化之苦。资料显示,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的17个省区都分布有盐碱地,总面积约有15亿亩。这些地方,普通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难以生长。不过,有了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来就能在盐碱地和海边荒地种水稻,这无疑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
“中国海稻之父”另有其人
中国“海水稻”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人至关重要:陈日胜,袁隆平。
虽然“海水稻”因近年来袁隆平院士的发力改良而备受关注,但事实上,发现了野生“海水稻”植株并投入长期研究的,是广东湛江人陈日胜。
1986年,被称为我国“海水稻之父”的科学家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的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的海边,他发现了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剥开穗子里的果实,里面是红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
罗文烈教授当即叮嘱陈日胜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从那时起,他们不断对其进行繁殖、筛选,最终选育了“海稻86”。
不过,陈日胜在广东湛江研究的“海水稻”亩产一直比较低,难以大规模推广。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发力改良,则大大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进展。
2016年10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成立,在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袁隆平表示,将在3年之内,研发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种植积极性就会提高。
不到一年,我国“海水稻”育种研究就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17年9月28日,全国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测产现场一片欢呼。
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还有3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均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盐碱荒地或能变成良田
有人会问,盐碱地里长出来的稻米,会不会吃起来口感不好?
其实,“海水稻”不仅口感不差,还很香。因为“海水稻”所生长的滩涂地和盐碱地中矿物多,因此所产稻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稻米丰富。“海水稻”米是海红米,因其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脱粒后的稻米呈胭脂红色。经过权威部门检测,“海水稻”的稻米与普通精白米相比,氨基酸含量高出4.71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专家认为,海水稻至少有4个优点:
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因此“海水稻”矿物质含量也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水稻常见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除此而外,“海水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广种植有望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渐变成良田。
水稻为何能改良土地?对此,科学家进行了分析,过去人类改造盐碱地,往往采用大水洗地的办法,但水退之后,随着水汽蒸发,盐分又会回到土壤表层。而水稻生长周期中都离不开水,对土地的改良是持续的。这样,种了几年水稻之后,盐碱地可能转化为耕地,其他作物也能种植。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试验证实,陈日胜在湛江多年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已经可以种植花生和普通水稻了。而根据媒体报道,江苏有一块滩涂地,经过多年“海水稻”种植,土地盐分下降到了0.3%以下,可以生长普通作物了。
上周,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首次在我国五大类型盐碱地上同时进行耐盐碱水稻的区试和盐碱地稻作改良的产业示范,标志着“海水稻”项目进入了产业化示范推广阶段。由此,“海水稻”推广种植的探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文综合自《科技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