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40|回复: 0

梁晓声:关于良心的故事(上)

[复制链接]

9134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056
发表于 2018-2-13 19: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8-2-13 19:58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晓声 2018-02-12 10:44

       摘要:对于一个少年,心有梦想是憋不住的。不久,老师和同学们也知道他的梦想了。同学们对他的梦想都持嘲笑态度———和驴联系在一起的梦想,也能算是梦想么?


       那是一头漂亮驴子。三岁多,能干不少活了。  
  
       驴子属于牲畜。  
  
       若将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数字化,则可以这么说,此前十之八九的世纪是农业史。全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农业时期,牛马骡驴四类能帮人干活的牲畜,也被中国某些省份的农民叫作“牲口”。牲畜是世界性叫法;“牲口”是中国的特殊叫法。特殊就特殊在,视它们为另册的“一口”。在古代,评估一个农村大家族兴旺程度时,每言人口多少,“牲口”多少。“土改”时划成分,土地和“牲口”是两项主要依据。若一户农民分到了一头“牲口”,必会兴高采烈。   

       “牲口”实际上是对牲畜含有敬意的尊称,后来才演变成辱人话的。
  
       在四类“牲口”中,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牛马骡的力气都比它大,它干不了的重活,对牛马骡不是个事儿。通常情况下,驴的本职工作是拉碾子或磨,拉轻便的载物小车,代足。如果代足,骑它的大抵是女人、老人和孩子。男人一般是不骑驴的,觉得失风度。若驴干的是第一种活,那时它是比较可怜的。怕它晕,人要将它的眼罩上。它围着磨盘或碾盘,转了一圈又一圈。即使很累了,人不喝止,它自己则不停止。往往,一干就是一天。秋季,须去壳的粮食多,一两个月内,它从早到晚被罩着眼,拉着沉重的碾石或磨扇,一千圈一千圈地转啊转的。它也往往充当拉大车的牛马骡的边套。驴那时是不惜力气的,实心实意地往前拉。可一卸了车,人首先将水桶和草料袋子拎向驾辕的牛马骡,待它们饮够吃饱了,才轮到驴。人觉得,最辛苦的当然是驾辕的牲口。在“大牲口”中,驴一向被视为小字辈。如果牛马骡是自家的,且正当壮年,农民往往会以欣赏的目光望着它们,目光中有时甚至流露着感激;却很少以那种目光看驴。

       但,那孩子却经常以欣赏的目光望着自家的驴,欣赏起来没个够。在他眼中,他家的驴好漂亮啊———兔耳似的一对耳朵;睫毛很长又整齐的眼睛;不宽不窄的头;不厚不薄的唇;肩部那条驴们特有的招牌式的深色条纹;直直的腿;完好的尚未受损的蹄……总之,在那孩子眼中,他家的驴哪儿都漂亮,没有一处不耐看。   


       十六岁的少年只从印刷品上见过牛和马,还没见过真的。至于骡,他仅仅会写那个字,都没从印刷品上见过。他也暗自承认印刷品上的牛和马皆很精神,各有各的雄姿。但它们是印在纸上的,不是他家的呀。而且,不论他还是他父母,都不敢想自己家里会有一头牛或一匹马。中国刚实行分田到户不久,全村哪一户人家都不敢做家有大牲口的梦。
  
       那个村太小,在大山深处,东一户西一户的,几十户农家分散而居,围绕着面积有限的一片可耕地。不论每家的人多么勤劳,那片土地上打下的粮食从没使人们吃饱过。后来,被迁到此处的农户多了,全村就只能年年靠救济粮度日了。  
  
       然而那少年当年却是有自己的梦的,他正处在喜欢有梦想的年龄。他家的驴是好的,他的梦想是它经常做母亲,每年都会生下小驴,一头头送给别人家,于是全村有很多驴,家家都有小驴车。女人、老人和孩子们,经常可以进县城了。十六岁的他,还没进过县城。进过县城的孩子是有数的几个,进县城是他的另一个梦。  
  
       他不可能不对别人说说自己的梦想,首先听他说过的是他父亲。
   
       “不许你再做那种大头梦!你也是驴脑子呀?还梦想着家家都养驴!人不喝水啦?!”   

       父亲生气地一训,他就再也不在家里说他的梦想了。
   
       对于一个少年,心有梦想是憋不住的。不久,老师和同学们也知道他的梦想了。同学们对他的梦想都持嘲笑态度———和驴联系在一起的梦想,也能算是梦想么?梦想应该是高级的想法嘛!老师却对他的梦想深有感触,还鼓励他写出来。他就写了。几个月后,他家的驴出了名,他也出了名,因为他的梦想登在县里的文学刊物上了。同村的同学将此事在村中说开了,不仅他的父母,村里的大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但是对那头驴,他父亲的既定方针并没改变———尽快卖掉。那也就意味着,县里某些饭馆的菜单上,会多了以“驴肉”二字吸引人眼球的菜名;县城里没有靠驴来干的什么活。村里的大人们也都认为,他父亲尽快那么做了,才不失为明智的一家之主。   


       分田到户时,那头驴出生不久。它母亲是队里重要的公共财富,为队里贡献了毕生力气,生下它没隔几天就病死了。它的父亲是另一个队的牲口,被杀掉了,将肉分吃了。小驴没人家要,都明白长大了谁家也养不起,驴的胃口并不比牛马骡小多少,单干了,每家才分一二亩地,庄稼活人就干得过来,何必非养一头驴?少年的父亲出于恻隐之心,将小驴牵回了家。果不其然,驴子后来给他家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全村人仅靠一口井解决饮用水问题,井水忽然变浅了。县里的地质专家给出的结论是,水层太薄,已快渗完了。解决方案是,须找准水层丰沛的地方,用钻井机再钻出一处深井,起码得钻一百几十米深,也许还要深,并且要靠汲水设备将水汲上来。总之,在当年,少说得花十几万元。村里的人家生活都很困难,凑不了那么大数的一笔钱,只得作罢。后来,井水更浅了。便每家轮流用水。轮到谁家,将孩子和桶轮流吊下井去,一大碗一大碗地往桶里装水。各户人家斯时都全家出动,一切能盛水的东西都用上,轮到一次要一周多呢!倘缺水了,就得向别人家借水啊!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3 18:41 , Processed in 0.0257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