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8-1-9 17:34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2018-01-09 17:04
摘要:日前,中国乒乓球协会发布《2018年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却遭到外界广泛的争议。资深乒乓球专家在接受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不能只是为变而变、为新而新,不能轻易推翻之前被证明是科学合理且取得重大成功的的选拔机制。
去年,刘国梁卸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一职,国乒推行扁平化管理,如今围绕中国乒乓球的改革还在继续。日前,中国乒乓球协会发布《2018年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新政公布参加国际大赛的选拔标准,确实公开透明,却遭来业内外的诸多争议。央视体育频道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62%的网友认为,中国乒协的新政策不合理。
比如,关于世乒赛等选拔标准中,“中国乒协U21积分排名靠前1人”的入选资格,被视为中国乒乓球复制中超联赛的“U23新政”。中国足球长年难以冲出亚洲,一度是中国乒乓球队争金夺银后的反面教材,如今国球开始借鉴被纷纷吐槽的中超“政策”,让球迷有些看不懂。一名资深乒乓球专家在接受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作为业内人士的一种疑惑。
这位乒乓球专家认为,新政首先是对原有直通赛选拔机制不够重视,“改革不能只是为变而变、为新而新,不应该轻易推翻之前被证明是科学合理且取得重大成功的选拔机制。”从新政来看,队内直通赛的选拔机制被明显弱化。中国乒协在之后回应新政时明确,始于2006年的直通赛不会被取消,但用一套全新且未被论证的办法,取代原有成熟且成功的选拔机制,求变的步子未免迈得大了一些,可能存在隐患。
记者曾采访过国乒的队内直通赛,堪称“全世界最残酷的比赛”。从汇聚世界顶尖选手的比赛中杀出重围,晋级者等于在火里滚了几回。不管你是奥运冠军还是世界冠军,队内赛人人平等,打大循环,老将们不得不面对小将“抢班夺权”的咄咄逼人的气势。出征里约奥运会男乒的马龙、张继科、许昕,都从历次队内直通赛摸爬滚打而出,经历生理和心理的严峻考验。
有人说,选拔新政会让张继科这样的“边缘球员”的机会更渺茫
这名乒乓球专家认为,直通赛可以综合考验队员的能力,队员的战斗力得到保障,实力、稳定性和心理素质得到验证。中国乒乓球队没有当然代表和当然天才,哪怕是最有天赋的运动员,也必须过关斩将。国乒就是靠这套竞争机制来锻炼队伍、打造铁军,并逐步形成常态。不是说不能变,但怎么变一定要慎重,比如变能改善原先选拔体系中存在的瑕疵,或能进一步提升国乒的战斗力,那当然可以改变。“现在动的是成功的东西,有没有必要,这个要想清楚。现在这个加入新考量维度的新办法到底行不行?必然要经过多次大赛的实践检验才能看出来。”
“U21积分排名靠前1人”成为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入选资格,在这位乒乓专家看来,也缺乏合理性。这条标准遵循了乒乓球项目在人才培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经验,也是竞争机制的重要体现。专家认为,中国足协在中超联赛强推“U23新策”,人为制造年轻本土球员的上场机会,目的当然是培养本土年轻球员,但有些球员因为实力不够,上场几分钟就被换下。此外,那些年过23岁的球员,不再受到政策保护,第二年就可能没球踢。国乒现在使用“U21”新政,等于选拔有了多元标准,有的人不看实力就看年龄,相比上两个奥运周期唯实力论的选拔标准和体系,这是一种倒退。“以老带新没错,但前提是那个新队员的水平已经到了,而不是硬拖着上。”
今年2月的世界杯中国队阵容中,男队于子洋能入选,就得益于“U21新政”。不过,中超联赛使用U23政策,是因为外援严重挤压本土球员尤其是本土年轻队员的成长空间,U23政策是“不是办法的办法”,最终目标是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锻炼和储备人才。中国乒乓球的情况和中国足球完全不同,国球一直人才济济,也有严格的竞争机制去选拔精英球员,是金子总会发光,唯实力的选拔体系,不会轻易埋没一颗希望之星。樊振东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即将迎来21周岁生日,能坐稳国乒主力的位置,靠的是自己过硬的实力,而不是保护政策。2013年,年仅16岁的樊振东在“直通巴黎”的队内赛中一鸣惊人,为自己争取到巴黎世乒赛的参赛资格。
有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在国乒的世界杯阵容中,女队的两名U21选手陈幸同、王曼昱,在队内7名国手的单循环赛中排名前两位,最终拿到参赛资格。网友指出,“一个国家队里,男女还出现了双重标准。”
陈幸同(上)与王曼昱通过队内选拔赛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
“U21”新政,更是引发网友的吐槽——
“分了两批选,第二批U21里面选,我也很喜欢这群孩子,但他们太小了,还没有能力担世界冠军这个名称。未来培养新人是必须的,用最诞生世界冠军的团体赛培养新人,对其他超过21岁的选手太不公平。世界冠军是运动员一生的梦想,直接打一次大循环,取前两名的做法绝对最公正。”
“这样直接分年龄选拔合适吗?中生代比U21队员更有实力出战。再说,团体赛由于赛制的关系,很多年轻队员也轮不到出场,这样做对年轻队员的锻炼价值也不大。如果为了梯队建设,可以在大循环中选择靠前的小队员,现在这样的做法肯定会让老将寒心。”
“梯队建设不是年龄建设。比小将实力厚、贡献多的一批超过21岁的队员,可能到退役也拿不到世界冠军了。这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但一个U21的队员因为年龄比较小,坐坐冷板凳就能成为新科世界冠军,这波操作真是666 。”
选拔新政中提到,乒超联赛积分排名前三名的省队队员,同样有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有声音质疑,这否对国家队队员公平?中国乒协回应,由于参加国际赛事的总人次大大增加,不存在挤占国家队队员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同时能更好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017年参加各类国际赛事的运动员有182人次,2018年将达到600人次以上。
如此一算,2018年参加国际赛事的运动员是上一年的3倍多。这样的广泛出击,是否有助于提升国乒实力呢?这名乒乓球专家予以否定的看法,“人海战术,多中心等于没中心。竞技体育就是竞技体育,任何东西都要有一定范围,我们要应对的是世界最顶尖的选手,钻研的是高精尖的对抗。竞技体育跟社会体育可以有沟通互动,但不能在同一个维度,更无法使用同一个标准,把所有社会效应都加进竞技体育,那变成百搭了,选拔方法就成大杂烩了。”
这位专家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乒乓球队还没有公布主教练的人选,这对队伍的成长不利。“就像《亮剑》中说的,没有领军人物,就不能为这支队伍注入队魂。没有技术发展方向,光吃老本,再下去要出问题的!”
改革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此次乒协新政之所以引起这么强烈的舆论反应,归根结底是大家对国球的关心和深厚的感情。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目标总是向着好的方向,希望国球未来能给国人带来更多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