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8-1-3 18:35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晔 2018-01-03 16:19
摘要:在年轻人的智慧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保住农村文化和乡土遗存、“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今年60岁的董金合自称是一名“老年创业者”。5年前,这位在沪企业家离开了他经营打拼20年的黄浦江畔,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安徽大别山,当起一名农夫。而新年伊始,当他再次出现在上海时,其身份是安徽金寨县梅山镇农耕文化金禾体验园的庄主。
与董金合“告老还乡”的方式异曲同工的,是一批年轻的“90后”。在安徽巢湖,一个围绕冬瓜、南瓜、西瓜大做电商文章的“三瓜公社”,在创立迄今短短两年内就吸引了140余名年轻人或返乡、或投奔。公社会长刘浩自称“瓜叔”,也不过30多岁年纪,却道自己已是这个“互联网+三农”的公社中最年长者。在年轻人的智慧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保住农村文化和乡土遗存、“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日前,由安徽省农委主办的以“美丽田园,休闲安徽”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介会在沪举行。会上,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表示,安徽正在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积极探索构建品牌化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7411家,接待旅客人数达1.8亿人次,营业收入693.4亿元,带动农民就业人数超64.7万人。安徽的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业、圣爱农业类项目正在成为吸引投资的新热点,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安徽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同时,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徽趁势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将农业和农村做成“今天的基地、明天的景区、后天的养老胜地”。事实也证明,越来越多城市人乐于体验乡土气息。农夫董金合告诉记者,在他的农耕文化金禾园,80%以上的游客都来自长三角,他们将农村土生土长的产品,视作品质的保证。金禾园中不少原村民,曾为补充口粮而种上花生,施的都是农家肥,不仅颗粒饱满,而且味道甜美,“没想到只需稍加包装,游客们就抢着要”。
而在“三瓜公社”,一帮能与世界相通、将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返乡年轻人和创业者,将当地3个村改造为南瓜电商村、西瓜美食村和冬瓜民俗村,帮助当地村民整合研发出茶、泉、农特、文化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并将这些产品搬上PC端、移动端、微商,建立本地的农村O2O平台,带动周边11个村的农民共同致富。如今,当地农民们不仅可以不再远足,还有了多重选择——他们既可以在家乡自己做电商,也可以去电商企业工作,也可以继续从事农产品生产。而且,家乡机会并不比城市少,“乡土“概念甚至还吸引了创客中心、半汤商学院、京东合肥馆乃至甲骨文科技安徽办事处在此驻扎。 上海农业旅游经济协会与安徽省休闲农业协会签约。(安徽徐胜祥摄)
乡村正越来越成为城市人生活中的“奢侈品”,故而,此次推介会也引发了上海本土企业和旅行社的高度兴趣,上海农业旅游经济协会与安徽省休闲农业协会在推荐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有望使安徽新农业加速融入长三角与上海经济圈。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新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