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11-17 11:20 编辑
插队时的互助“图书馆” 作者 叶在壮
我退休后返聘,在学校图书馆就任管理员。250平米的宽敞图书室里书籍琳琅满目,每天整理三万本各色图书,每天面对百余名孩子来借书还书,快乐而有意义。这使我想起在那遥远的年代,我们插队农村的时光……
大约一九七二年春夏之交,我们几个知青决定建个互助“图书馆”,以便充分利用各自的图书。于是,大家把各自藏书拿出来,集中在一起,共計近百册。
记得那个互助图书馆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还有部分鲁迅的著作,像《彷徨》,《呐喊》,《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大部分是文史类的,如柳宗元的《柳河东集》、屈原的《天问》等。还有一批小说,象《沸腾的群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自成》等。我给每本书分类,贴编码,登记在册。有人来借,就登记,还了,就消掉。
互助图书馆的建立,丰富了业余生活,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劳作之余,我们捧着书本,其乐融融,疲劳尽释。 互助图书馆的建立,也使知青间的走动更为频繁,联系更为密切,甲来借书,带来了乙的消息,也带走了我的祝福;乙来还书,带来的丙的近况,也带走了我的问候。
那时我们看一整夜书也是常事,每次通宵看书,小小油灯就得添加三次煤油。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我们互相鼓励,与书为伴,共同渡过了乡村岁月的艰苦时光。 我们的互助图书馆一直存在到七六年底。当时很多知青回城的回城,进厂的进厂,上学的上学,各自有了暂时的归宿,我们把大部分图书捐赠给了村小,也算反哺于父老乡亲的回报吧。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一边劳动,一边读书。互助图书馆就象小溪,围绕在我们身边,渴了,捧一掬甘甜的清泉;累了,让它冲刷疲惫的肌肤,拂平心头的创伤。
一晃近五十年过去了,每当翻阅当时留下的那几本书,看着发黄的纸张,间或翻看当年读书留下感受的纸条,不禁百感交集……萦回在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