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8|回复: 0

江苏路285弄,弄堂深处的断章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10-8 18: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10-8 18:15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2017-10-08

       1956年黄石5岁,随父母住进江苏路285弄。1999年黄石48岁,和兄弟姐妹一起离开这里。此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对城市来说只是一瞬,对一条弄堂来说,足以物是人非。对黄石来说,这弄堂就是他认清上海奥秘的窗口——原来寻常小日子背后,可以藏下多少吊诡。
       傍晚时分,光线照进江苏路285弄,为一幢幢花园洋房镀上金边,一派静谧。长大后的黄石为此画过画:空无一人的弄堂内,围墙里的花默默开放,一点儿声响也没有,像散场后的舞美空置。倘若没有人开口,不会有人知道,这条弄堂里曾上演过什么往事。


       1956年黄石5岁,随父母住进这里,1999年黄石48岁,和兄弟姐妹一起离开这里。此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对城市来说只是一瞬,对一条弄堂来说,足以物是人非。


       黄石以笔名“弄堂三姐夫”写下《江苏路285弄》 的帖子,时不时会在网上被翻出转载。对外人来说,看这弄堂里的故事多少带着猎奇,但对黄石来说,这弄堂就是他认清上海奥秘的窗口——原来寻常小日子背后,可以藏下多少吊诡。


前世今生江苏路


       要了解解放前的江苏路,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其一是1905年,租界当局越界辟筑忆定盘路(今江苏路)、愚园路等7条道路。在筑路之前,这里是河浜纵横的农舍田园风光。北有清水浜,中有诸安浜,南有曹巷浜。有汪家弄、朱家厍、曹家堰、钱家巷等村落。居民以耕田务农为业。筑路后,一些中外人士纷纷在道路两侧建造洋房别墅、高级住宅。1908年,吴兴宋氏在田鸡浜西北侧置田10余亩(今愚园路996~1008号),建造花园洋房2幢名京兆别墅。清末民初,苏州贝氏等业主兴建混合结构5层公寓住宅1幢(今愚园路1054号)和3层西式楼房12幢(今愚园路1050弄)取名久安公寓、久安坊。1924年,东苑别墅在愚园路1032弄兴建,有4层花园洋房5幢。翌年,美商中国营业公司等房地产商联建中西式3层楼房70幢,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并沿用至今。此后,又有中式3层楼70幢房子的中一村、安定村(江苏路82弄)、朝阳坊(江苏路200弄)等花园别墅区相继落成,彼此连成一片。至解放前,这一区域建有花园洋房320幢,江苏路两边逐渐成为当时沪西地区高级住宅区之一。当时,这些花园别墅的主人多为外籍人士、晚清遗少、军政要员和工商富户,新式里弄户主则多为洋行、金融、房地产等工商企业高级职员或文化知识界知名人士,庭院之间,竹篱、砖墙相隔,彼此推窗相望,却多互不往来。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1937年,愚园路上开设好莱坞游乐场,后改名好莱坞俱乐部(今长宁区工人俱乐部),有赌台20张,由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沪西有名大赌场。“八一三”事变后,江苏路、愚园路一带高级住宅区成为侵华日军与汪伪首脑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愚园路749弄内住过汉奸吴世宝。1939年,汪精卫及其妻陈璧君等则麇集愚园路1136弄31号(今区少年宫),筹建伪政权。战争为这条路带来两面改变,一些房地产商看准此地微妙定位,相继来此置地建房,租顶营利,使得路两边越发花园洋房林立。但与此同时,邻省难民大量涌入上海,又在曹家堰、朱家厍、汪家弄等处,搭建草棚陋舍栖身。江苏路上,渐渐形成支弄繁多,新式里弄与旧式里弄相连,洋房别墅与草棚陋屋犬牙交错的状态。


       黄石所住285弄内,多是独栋的花园洋房。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场台风,将弄堂最后一堵墙刮倒,第二天,黄石弄堂这边的人看到后门以外是一地碎砖,“仿佛大幕拉开,看到的是墙后完全不熟悉的场景。墙后的人家住得这样破,这样烂,还有草顶房子。”住草棚的人试探着到这条花园洋房弄堂张望,弄堂里的人也望向他们。后来,两边的孩子都成了一个课堂里的同学。


       江苏路285弄往北的江苏路155号,就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所在地。这是一所蜚声海外的百年名校,著名的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读。其前身是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中西女中; 南边的江苏路389弄,有1947年设在江苏路永乐村21号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在江苏路285弄西面,则是1936年落成的江苏路284弄安定坊,一批高级白领和知识分子入住这联排住宅小区,其中包括1949年入住284弄5号的翻译家傅雷夫妇,最终也正是在这里,他们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弄堂深深深几许


       黄石父亲是文汇报老报人黄立文,1956年左右,他们一家五口入住江苏路285弄36号。洋房共二层,楼上住着在教育出版社工作的邻居一家。隔壁34号,住着一个光头老先生,负责修街道里的煤球炉,日常举止谨小慎微,丝毫没有过人之处。后来听父母闲谈,黄石才知道这个胖老头竟然是解放前江西一个县的县长。


       邻居里还有不少知识分子、教授,每个人说起来都是一段故事。黄石幼年玩伴里,包括高家四姐弟。他们的父亲是纺织工业家高士愚,母亲是英国人。夫妇俩曾为抗日出力,与宋庆龄素有来往。一次,黄石和平常一样去高家玩耍,只见高士愚正在打扫花园门前已经一尘不染的车道,他嘱咐孩子们的小朋友,明天不要来玩,以后都可以如常来玩。后来黄石知道,第二天是宋庆龄到访高家。


       江苏路285弄28号,据说曾做过私人医院,解放前后,陆续有人搬进来,这里就成为民宅,并渐渐呈现与其他花园洋房迥异的七十二家房客样貌。


       28号里住过最传奇的一家人,就是作家张爱玲的父亲、继母和弟弟。


       弄堂里的孩子都叫张爱玲的继母“姑姑”。姑姑风度高雅、面容端庄,皮肤白皙。黄石记事时,张爱玲的父亲已经过世,姑姑孤身一人,住在一间西南向的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和邻居合用一个保姆。她很喜欢弄堂里的乖小孩,经常把大家叫来,给他们吃蜜饯,糖果,还冲芝麻糊。但即便只是给弄堂里的小孩吃芝麻糊,姑姑所用的调羹碗盏也显得精美异常。


       一次,黄石曾在信箱的玻璃小窗口看到一封给她的信,写着“孙用蕃收”,当时他很纳闷,女人怎么有这样的名字。那是寄卖商店寄来的,说某件裘皮大衣已经出手。


       其实孙用蕃的父亲孙宝琦是清末大臣,晚清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国务总理。而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孙用蕃嫁入张家时,夫妇俩名下据说在全国范围内有19处房产,但因为并无其他进项,夫妇俩逐渐坐吃山空。最后,张爱玲的父亲竟死在这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孙用蕃也只能靠变卖家产为生。


       长大后,黄石在弄堂里碰到姑姑,她已经半盲,五官走位,用一点余光看人。她叫了黄石小名。“你认不得姑姑了”,她说。“认得认得,姑姑你好吗?”“好不了了,好不了了。”姑姑讲的是标准的北京话,夹带几个上海话的音。后来,姑姑也在这间小房间辞世。


       这间小房间容纳的第三个人,是张爱玲的弟弟。他在郊区中学里教英文,退休后回到父亲和继母家。姑姑死后他一个人住在这里,穿一件灰棉袄,窗玻璃用纸都糊上了。弄堂里的人对他的印象,是他从未结过婚,似乎也不曾谈过恋爱,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张迷”会特意寻来这里,遇到张爱玲的弟弟会给他一些钱。最后,他也在这里辞世。


       再过去很多年后,黄石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作品,才意识到作家描绘的恶妇般的继母,就是弄堂里那位慈眉善目的姑姑。作家笔下那个懦弱怂包的弟弟,就是隐身小房间的老先生。经过文学创造再加工的人物,和现实生活里的形象差距太远,而细想造成这种差距的缘由,让人徒生喟叹。


       1999年,黄石一家离开江苏路285弄。彼时老洋房年久失修,大多已经显露陈旧痕迹,一些企业入驻弄堂破墙开店,还有经营盒饭的小贩,在弄堂里炒菜。黄石离去后,就不太敢再进去怀旧。逝者不可追,那些过去的时光就和那些消逝的人一样,都已经不能挽回。但他却会画下江苏路285弄,画面里干干净净没有一个人影,像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4:02 , Processed in 0.0299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