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02|回复: 0

知青_ 一段难忘的回忆(第一集)下

[复制链接]

8958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60
发表于 2017-9-1 1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9-1 10:22 编辑

2016-06-22 陈蓓蓓

一级战备挖战壕   

      1969年前后中苏关系特别紧张,我们插队的村庄就在黑龙江边,那年下乡一直处于一级战备中。曾记得,有一次夜间紧急集合,我以飞快的速度打好背包冲了出去,站在操场上,总觉得哪儿不得劲。唉,原来裤子穿反了,前后比例不对称,当然很别扭哦,还好是夜间,没有人注意到我的状况。


     知青朋友,你一定还记得那条“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语录吧,插队第一年我们学着种地干活,收工后还要挖战壕,那时我们还有一种身份-民兵。这张照片就是我们挖战壕时的场景,近处清晰的这位是民兵连连长,如今他是很有名气的外交官哦,远处那不显眼的女生就是作者我哦,小人物啦。

        我们在村西的小山坡上挖了一个“之”形的战壕,挖的时候我还直捣鼓,这土战壕怎能挡住“老毛子‘’的荷枪实弹的攻击啊,但是我们还是非常起劲的在挖……


  现在细细看照片中的民兵精神状态,丝毫觉察不到战争即将打响的恐惧表情,年轻人就是无畏无惧!


冰天雪地考验我们的意志

       这是我珍藏了47年的老照片,因为那是我们遥远青春的记忆,我视其为“珍贵文物”。原稿已经泛黄而且人像模糊不清,我试着用手机反复翻拍,终于能分辨出每一位青春的脸庞,这是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第一年在东北小山村熬冬,据老农说。那年是东北几十年中最冷的冬天。常年生活在江南的一群小丫头,愣小伙子硬是“熬”过了严冬的考验!


        细细欣赏这个画面,我们带着狗皮帽,脚蹬笨重的大头鞋,穿着肥大的棉裤,还有拖着二根带子的厚厚的棉手套,简直就像个“熊瞎子”!智取威虎山中有个小皮匠,他的装束就是这副模样。记得刚到农村时,在村部欢迎我们的老乡,都是身着黑棉袄腰间急系着一根草绳,那时对他们的穿着感到好奇怪,原来是为了挡风,因为他们穿的是空壳棉袄!第一排中间那个瘦弱的女生就是我,咋一看,我都被衣帽盖住了!


       现在不一样了,羽绒衣,暖宝宝等高科技装备问世了,冬天没有这么可怕了!时代在进步,我们当年的装束,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啦……


     黑龙江的冬天有多冷,零下30多度是家常便饭的事,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冷的程度。  


雨后收工的知青

        这是一个雨后放晴的傍晚,上海的记者到我们村拍摄知青下乡的镜头,画面上我们的四周是茅草房,脚下是泥泞的小道,我们都穿着高统雨鞋,满身泥浆,一天的劳作我们都疲惫不堪,但是在镜头前我们都强颜欢笑……


  说是傍晚,其实已是7点多了,东北的夏天白昼特长,我们迎着太阳起,披着月光回,每天都要干十个小时以上,那时我们真的很累.很累……,只想多睡会儿,坳造型也是当初一个重要任务啊!


我们非常巴接(上海方言,巴接在此是勤奋)

       城里的娃还未长大,城里的学生到农村,有很多不知道的农业知识,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年少的我们,很多事不堪重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我们,必须自理必须坚强。


      黑河爱辉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北纬50多度,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日照特别长。记得吗,夏天凌晨三点钟,天就放鱼肚白,天边开始有了亮光,四五点钟天便大亮了,太阳下山则要八点多钟,我们每天沉重的‘’修理地球‘’。我们插队知青基本上二年回家探亲一次,第一年我们要把一年的口粮和开销挣到手,第二年要将回家的车费挣到手(农场的知青有探亲路费报销),探亲的车费来回就要1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了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我们队里的知青几乎天天出勤,干活特别卖力。中国的农民没有双休日,靠天吃饭,多劳多得,为了生存有多辛苦,所以我们知青对农民有着特别的情感!


     我们知青集体特别正气,那么多年没有打架斗殴,没有青年自暴自弃,我们不说青春无悔,我们的青春很多是处于无奈,但是我们的青春经历了最艰苦最勇敢的挑战,这是当今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日子。水千条山万座,我们已走过……


  关牧村唱的那首歌,有几句歌词写的好: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会唱歌,一首难以忘怀的歌,一首拨动心弦的歌……


怀念生产队长

        刚到农村我们啥都不会,能力很差,干一点活就累,和老乡们相比距离不是一点点,不经历风雨怎能成长,初下乡的我们当时的却啥都不会,啥都不懂……。


        春播时小麦出土时,小麦刚露出嫩芽儿,我们分不清啥是草哪是苗。照片中间的老农是我们队里的生产队长,这是一个和土地很有感情的庄稼汉,是干农活的好把式,我们知青跟着他学会了很多农活,但是他要求很严格,除草时谁不小心将秧苗误伤,他会扯着大嗓门训斥,因为他心疼,他常常说一棵小苗就是一把粮食。


        有一次,我不小心将一棵长势很好的玉米苗弄断了,刘队长时常要检查我们干活的质量,我怕被骂,就将这根断了的禾苗又悄悄的埋好培上土,感觉做的天衣无缝,没想到这颗苗一会儿就垂下来了,被刘队长发现了,他又扯着大嗓门训斥了,那时我也耷拉着脑袋无语了。


       刘队长凶归凶,但是我们都很服他,手把手教会我们很多农活,跟着他干,我们长进不少,尤其是我,虽然被他严厉的教育过,但是他对我的照顾和帮助远远多的多,他是我尊重尊敬的父辈。


  1994年4月,返城15年后,我第一次重回黑土地,刘队长请我吃了一顿家常饭,餐桌上很简单的菜,我吃的特别有味。今天我翻阅了1994年春天的合影,突然发现那时的刘队长已两鬓斑白,我们知青一直想请村里的父辈到大上海走走看看,当时我们刚返城处境也艰难,现在有条件了,当年的老人大多却离我们而去,生活中总会有很多遗憾……



      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回忆,都和青春时代紧紧相连。在那甜酸苦辣的岁月里,我们同耕一方土,同吃一锅饭,我们曾经一起流泪挥汗的土地,有着我们太多的故事……。


  稍后请看知青_一段难忘的记忆(2)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7 04:27 , Processed in 0.0262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