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76|回复: 0

兵团文化的开拓者——纪念张仲瀚同志诞辰100周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369

名博

发表于 2015-1-20 1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团文化的开拓者——纪念张仲瀚同志诞辰100周年
       2015年1月19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张仲瀚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张仲瀚,1915年1月19日出生在河北省沧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新疆军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兵团文化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后,张仲瀚长期在新疆工作,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培育了兵团文化。这也是兵团人的精神支柱,赖以存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张仲瀚作为一线指挥员,17年如一日,殚精竭虑,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开创了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创建了亘古荒原上的绿洲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张仲瀚面对中华文化丰厚的补养,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祖国文明之优长,采撷民族文化之精华,成功地把屯垦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军旅文化与兵团人改造荒原、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屯垦戍边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高度统一的先进的兵团文化。

1932年11月,17岁的张仲瀚,经同学潘旭介绍,加入了“北平左翼作家联盟”。不久,经北平大学学生于伶介绍加入了“左翼戏剧家大联盟”。担任学校进步刊物《新帆》主编和《曙前》剧社社长,积极宣传抗日。

在延安时期,张仲瀚亮相八路军大礼堂,演出《四进士》,曾轰动边区军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新疆又与享誉中外的“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同台演出京剧《汾河湾》《打渔杀家》,赢得新疆军民的满堂喝彩。他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为了丰富农场文化生活,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看上家乡戏,张仲瀚亲自操办起了兵团艺术剧院,剧院除文工团的歌舞、话剧外,还有京剧、豫剧、秦腔、越剧、楚剧、曲剧、吕剧、婺剧、眉户剧、河北梆子、杂技等多个专业表演团体。这些剧团轮流下到农牧团场演出,为当地民族群众演出,一时间百花齐放,凝魂聚气,欣欣向荣。他说,百万兵团人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战天斗地,如此单调,没有文化娱乐生活行吗?没有歌声,没有笑声,没有欢乐,部队能有士气吗?能鼓舞干劲吗?戏曲能表现民族的精气神,地方戏不仅乡土气息浓,而且生命力强,再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和优美的乐曲,就能鼓舞人、教育人、影响人。

1959年,乌鲁木齐“百花村”饭店筹建时,张仲瀚亲自为其创意策划并取名,蕴“百花齐放”之意,并书写店名,随后把全国的风味小吃,荟萃于边城,让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都能吃到家乡风味的饭菜,以慰思乡之情,安心边疆工作。在他的《老兵歌》中,张仲瀚写到“欲求田畜旺,场队办五坊。五坊何所指?油酒粉豆糖。”他把内地饮食文化传扬到新疆,让新疆各族各界人民接纳祖国千年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文化认同,以文化人,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张仲瀚在病逝前,曾给胡耀邦同志写了一封长信,他提了若干条建议,其中第二条就是说,京剧是国粹、是国剧,是文化瑰宝,要大力扶持,不能衰落。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军垦战歌》,堪称纪录片的经典之作,全景式展现了兵团自组建以来在垦荒造田、兴修水利以及工业、粮棉畜牧园林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老一辈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后来的知青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流血流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前赴后继所取得的光辉业绩。影片中抒情励志歌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要把沙漠变良田》《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成为传世之作。

1966年8月1日,张仲瀚接见代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前来参加兵团“八楼座谈会”的著名诗人郭小川。在张仲瀚的感召下,郭小川提出《人民日报》决定用八个版的篇幅连续报道、宣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张仲瀚安排兵团机关及各师撰写稿件。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兵团的文化发展水平在我国西部领先,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内地有志青年投身边疆、献身边疆,全国除台湾、西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张仲瀚要讲述好兵团故事,传播好兵团声音,阐释好兵团特色。兵团人发扬解放军光荣传统,广泛开展了 “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兵画兵”的 “五兵”活动。营房内外,田间地头,不受时间和地方的限制,文化活动灵活多样,深受欢迎。

1959年,张仲瀚关心落户石河子农八师的“右派分子”、著名诗人艾青、高瑛夫妇,使他们在这里得到厚遇,找到灵感,创作了大量的名诗佳作,在兵团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他还为兵团的文学刊物命名《绿洲》,并亲自题写刊名。张仲瀚说:“我们不但要有生产粮棉的绿洲,还要有生产精神食粮的绿洲。”

张仲瀚把古韵长歌传唱得更加豪迈激昂,使之成为兵团文化韵律的最强音,成为一代代兵团人献身屯垦戍边伟业的强大思想定力。有的同志不安心在新疆,想到口里去。他用诗歌的形式劝说挽留这些人,如:“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度玉门关”。一些人看了他的诗后,便打消了回口里的念头。

“新疆多大,兵团多大,荒原多宽,兵团多宽,边境多长,兵团多长……”展现的就是兵团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1979年1月5日,他在北京海军医院应《人民日报》之约,为周总理三年祭而作的长文中写到:“敬爱的总理,您的骨灰从天空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我没有地方去找您的墓碑,我只在1月8日,茫然地极目四望,撒下一串串的怀念之泪!”这位燕赵慷慨之士,胸藏何等的深情!文章句句如泣如诉——总理啊,今天我最后要向你汇报的是,从我离开近12年的新疆传来最新的消息,在您视察石河子农场休息过的那个林带里,为您建起了“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不久,张仲瀚病重又住进了301医院,他还呕心沥血地撰写总题为《忆新疆》的回忆录。他预感自己来日不多,仍夜以继日,反复修改。身边工作人员劝他休息,身体第一。张仲瀚说,这是我最后的战斗,不完成任务,去向马克思报到,马克思不收。他的《忆新疆》拟就十一个题目,完成了前三篇之后,他的心脏病情加重,暂时中止回忆录写作,突击起草给党中央的意见书,建议尽快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忍着病痛,一字字一句句地向党中央坦露忧国忧民之情,陈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战略作用。就在这份意见书送达胡耀邦同志数日后,1980年3月9日,张仲瀚病逝于301医院,终年65岁。

张仲瀚倾其半生心血,且行且改的五言长诗《老兵歌》,全诗32节,128行,640个字,可以看作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史诗。《老兵歌》起句就是“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挡。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他把南泥湾视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源头。

在新时期的新疆,进一步弘扬兵团文化,对于增强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在张仲瀚的眼里,兵团文化是育人良药,也是蕴含治疆理政的良策。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仲瀚简介

   张仲瀚(1915~1980),是新疆军垦事业的创建人之一。他出生在河北沧县一个官宦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建冀中抗日武装,历任河北民军司令员,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南下支队第三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独六旅旅长。1949年随王震、王恩茂进军新疆后,任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政委,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和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国家农垦部副部长。“文革”结束后,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顾问。

《老兵歌》

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挡。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

新疆举义旗,心倾共产党。干戈化玉帛,玉帛若金汤。

各族好父老,喜泪湿衣裳。争看子弟兵,建设新故乡。

放下我背包,擦好我炮枪。愚公能移山,我开万古荒。

务农畜为贵,苜蓿草中王。肥多田增产,粮足六畜强。

田在畜身边,畜在田近旁。欲求田畜旺,场队办五坊。

五坊何所指?油酒粉豆糖。渣滓皆饲料,粪便变棉粮。

遍野棉絮白,精心育蚕桑。飞来长江鱼,殖满清水塘。

整地平如镜,凿渠万里长。引来天山水,为我灌禾秧。

水库如棋布,水吼电辉煌。晴阴无旱涝,保产先保墒。

护田林成带,条田宜为方。四周森森树,万堵绿城墙。

工厂连栉起,机鸣日夜忙。商店陈百货,自办大学堂。

人称新疆好,地阔天无疆。远山蜃楼动,平沙海市映。

壮士五湖来,浩浩慨而慷。君有万夫勇,莫负好时光。

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荒沙变绿洲,城乡换新装。

乡人离乡去,十年未还乡。归来惊不识,指问此何方。

恪守农轻重,步调勿颠宕。一业得成功,百业自兴旺。

负重从大局,发愤誓图强。兴建新社会,岂只蓺稻粮。

多种经营好,主次切衡量。各业农为主,谷物粮为纲。

农业有宪法,八字放光芒。字字都办好,年年红满堂。

似军又似民,衣杂帽无章。坚持“三个队”,队队意深长。

各族同水乳,情深似海洋。愿偿历史债,共谱新篇章。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

老兵带新兵,一浪接一浪。新陈自代谢,后来应居上。

回首创业初,当兵自种粮。手舞坎土曼,地窝做营房。

将士齐上阵,三军酣战忙。处处南泥湾,江南到北方。

节衣复缩食,集资建工商。今日机械化,当年手挽缰。

万事开头难,念念奠基章。甘将苦为荣,建国是康庄。

白纸绘新图,立足促边疆。严戒前门虎,谨防后门狼。

未战早备战,年丰多储备。莫待临战时,举措顿仓皇。

巨手翻天地,大胆易沧桑。前人业未竟,不怪左宗棠。

兵团多健儿,未离手中枪。边关烽烟起,重新上战场。



       材料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1:52 , Processed in 0.0350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