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67|回复: 0

黄海岁月(连载10)探亲回“农”家(4)

[复制链接]

8958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460
发表于 2017-8-28 09: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8-28 09:37 编辑

稿件来源:苏州知青 作者:万汝藩


七、贫困“经”难念

       “贫穷人家劫难多”,这句话用在我们家庭,是非常合适的。在爸爸服刑和刑满留场期间,全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阖家团圆。到如今,爸爸虽然回来了,全家人还是又分成了两块。

       我和二弟在兵团,爸妈和三弟在阜宁。想要家人团圆,依然是“望不可及”的事情。爸妈到农村后,就连原来菲薄的工资,也没有了。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收入,是非常惶恐的。这样的日子,也是异常艰难的。一日三餐尚且成了问题,爸妈的情感也出现了交流上的困难。

       妈妈开始埋怨爸爸:不该在这个时候,轻易从北大荒回到苏州。真害得全家人,都下放到苏北农村这个更穷困的地方了。爸爸有苦说不出:回原籍不是他主动提出的。而是政府要求他们回来的,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呢?

       别看爸爸经过了六年劳改、八年留场,可火爆的军人脾气一点也没“改造”好。好在专制的“夫权”思想少了一些,在讲不过妈妈的时候,就用其他问题和妈妈吵。比如说,三弟的姓“齐”姓“万”问题,就是他的“杀手锏”。

       每逢此时,妈妈就成了哑口的葫芦,有苦也说不出来。其实,在爸爸被捕的时候,刚出生的三弟只有五个月多一点。等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避免父亲的政治影响,就改成了随母亲的姓。

       说真的话,这样的改姓,对三弟来说,其实一点用处和好处都没有。他仍然逃脱和摆脱不了,他有个“反革命分子”爸爸的事实。因为那是一个什么都要讲政治、论出身的年代。

       当时尽管并没有什么文件规定,我们家不是“人民”。但从社会制度到政治待遇,我们家庭的所有人员,从来都是被纳入百分之九十五以外的。爸爸虽经六年“劳改”,留场就业八年,他头上那顶“历史反革命”的“四类分子”帽子并未摘除,仍然戴着。妈妈是个“反革命分子”的家属,虽然她只是一名学校校工——那时称“差伕”,干的只是“摇铃、扫地、打开水”的工作,依然被清理出了“教育队伍”。

       二弟的志愿,就是想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战士。由于家庭出身的问题,使他永远地“从军无门”。

       三弟从小就喜欢汽车,后来想学一个汽车驾驶员。也是家庭出身的问题,让他始终不能如愿。等到他能够真正开上所热爱的汽车,却是在改革开放、爸爸被宣告“无罪”的好多年之后。

       我是一个欢喜读书的人,但是学校却不会接纳我。这里的主要原因,还是个家庭出身的问题。我只能依靠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文学素养。我的学历,将永远停滞在没有读完的小学中。而这一切,已经永远构成了我终身的遗憾、无法愈合的精神伤痛。

       什么“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是一句政治上的宣传口号而已。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我们家发生的所有悲剧,都源出于此。我确实把这句口号,当成了真的人生之路来走的。

       不断的阶级斗争教育,让我也认为自己的“家庭出身”,的确是有罪于国家、有罪于人民的。为了抵赎我与家庭的这份“罪孽”,我始终严苛地要求自己:吃他人不能吃之苦,忍他人不能受之罪。在世界观的确立之路上,勇于剖析自己,做敢于担当之人。

       当然,这些表现,对于当时我的政治待遇、政策享受方面来讲,仍是毫无作用的。但从此却养成了我坚定、坚毅、坚强、坚韧的个性,造成了我宽容、仁爱、大度、友善的心性,炼成了我理智、豁达、宏观、体谅的秉性。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爸爸与妈妈的争吵,也只是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弄得夫妻争吵,家人反目的真正原因,无非就是“吃穿”二字。现在写起来这两个字很简单,但对于当时一家人的生存来说,真是个天大的难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城镇居民来到农村,不仅自家的生活难以维持,并且分享了当地农民本来就不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社员们嘴上不说,心里的疙瘩还是有的。

       因为我刚从兵团回来探亲的前几天,爸爸和妈妈的争吵,还是比较克制的。时间一长,生活的困难依旧,家里的矛盾又暴露出来了。我幼时看到爸妈“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的记忆,再次出现在眼前。但是,我已经不是六七岁的孩童了。

       在爸妈之间的争论、争吵之中,凭良心说,我站在妈妈的这一边的时候,会多一些。我和全家人都清楚:自从1955年9月13日以来,如果没有妈妈用她羸弱的身驱,这样的刚毅性格,坚韧与顽强地掌舵,我们家这艘又破又烂的小船,恐怕早就在暴风骤雨中,倾覆了、沉没了。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5-17 04:30 , Processed in 0.0256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