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5|回复: 0

新新养老:城里人寄住农家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4-25 1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4-25 11:34 编辑

2017年4月24日  快乐老年报  记者李仲文


       乡下老人进城养老已很寻常,可您听说过城里人寄住乡下村民家养老吗?在江苏南京,有社区和医院正在运营这种“城乡联动”的新型养老模式。


       个案  跟着保姆下乡住


      在南京徐慕社区杨家村,45岁村民童道云是第一个把城里人接到自家来养老的。寄住者、65岁的盛文发在2012年得了脑中风,长期住在医院,但昂贵的住院费用让他承受不起,家人就请了童道云上门照顾。刚做了半年,童道云因为家事要回家,由于盛文发没人照顾,她就带着盛文发回了乡下。结果,盛文发很满意乡下的生活,再加上后来租住的房屋拆迁,他就干脆在童道云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4年。


      同样的,同村55岁的杨祥珍家里也住着一位城市老人——89岁的陈流珍。8年前,杨祥珍来到陈流珍家当住家保姆。2年前,杨祥珍丈夫手部受伤,也需要人照顾,她请辞不过,于是双方商议决定,让老太太跟随杨祥珍来农村养老。陈流珍很快爱上了乡村生活,每天看看田园风光,还亲手种菜。后来,她还动员83岁的亲家母一起住了过来。去年春节前夕,两位老人不想回去过年,子女们决定两家大人小孩都到乡下过年。除夕之夜,杨祥珍家里摆了两桌年夜饭,特别热闹。现在,杨祥珍和两位老人的子女来往频繁,像亲戚一样。


      模式  医院社区乡村共建


      童道云和杨祥珍的尝试开拓出一个新的养老模式。看到这一模式的可能性,这一年多来,徐慕社区和江苏省老年医院合作,正在推广这一“养老家”模式。在杨家村,有宽敞住房和院子、有照顾老人经验的家庭都可申请成为“养老家”,目前村里住着5位城市老人。


      怎么保证村民的服务质量?去农村养老生病了怎么办?江苏省老年医院院长许家仁说,村民需经专业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杨家村和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的养老管理、医疗护理资源也做好了对接,护理院全科医生负责每周巡诊,提供常规检查及健康宣教。另外,江苏省老年医院也安排心脏科、内分泌科、老年专科等专家上门巡诊,如有需要可以立即安排转诊。


      “这些‘养老家’都要经过严格评估,家庭不和睦、有虐待老人现象的是没有资格申请的。”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强调,“我们还与附近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保证老人突发急症的救治。”


      花样  主动寄养乡下亲戚家


      相比于盛文发和陈流珍,家住上海唐山路、70岁的谭海红的“寄住”行为更主动。


      4年前,谭海红的老伴因病去世后,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不孤独终老。她花了两个多月考察对比了几种养老方式,“去养老院发现气氛太凄惨,住社区托老所白天热闹晚上回家还是孤独”。最后,她想到住在乡下的姐姐,“我女儿在国外,她儿子住城里,都没人照管,我就跟她说要不住一起互相照顾”。


      刚开始,姐妹俩每家轮住半年,可谭海红发现,姐姐住在城里并不开心,自己在乡下的生活却很惬意。于是综合考虑,从前年开始,谭海红几乎都“寄住”姐姐家,“我们一起种菜养鸡,还挖了个小水塘养鱼种莲花”。在乡里,谭海红还带起了一支广场舞队。因为不再轮流住,谭海红便每个月付姐姐1400元的租金和生活费,“如果去养老院,要五六千一个月;如果请个保姆陪住,也要四五千,还说不了知心话”


      因为姐姐家有6间房,去年夏天谭海红还邀请两位好友来乡里做客,“她们住了1个多月,都舍不得走,说今年夏天还来”。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6-19 01:34 , Processed in 0.0280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