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8|回复: 0

转角遇到的那些老戏院,映出多少上海往事(3)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3
发表于 2017-3-3 15: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3-3 16:00 编辑

2017年03月03日  文汇报  记者 范昕

▲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被誉为“远东第一”的工部局乐队,常驻剧场便是兰心大戏院。图为曹刚、李宝华三联油画《工部局乐队》中的一联,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


      兰心大戏院:开启前所未有的艺术天地
      光绪年间,春阳社于此上演《黑奴吁天录》盛况空前,令很多中国观众第一次与话剧结缘


      曾几何时,上海有多摩登,看看兰心大戏院在演什么就知道了。这里堪称各种西洋舞台艺术的熔炉。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中国人看到前所未有的艺术天地,并获益匪浅。


      中国第一座西式剧场,正是兰心大戏院。今年它150岁了,走过的这些年里,曾三易其址。1867年,第一代兰心大戏院开在了诺门路(今香港路) 圆明园路路口,木质结构,由英侨集资而建,仿效英国著名的兰心戏院。1871年,一场火灾摧毁了这家木质的剧院。第二代兰心大戏院1874年重建于博物馆路 (今虎丘路),砖石结构,内部更加考究。1930年,兰心大戏院迁址今天所在的茂名南路,这是这家戏院的第三代,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建筑,局部地区仿美国近代建筑风格。


      在兰心大戏院,现代戏剧的艺术魅力尽情绽放。这里算得上中国最早的专业话剧剧场,出色的音响与混响,使台上的声音能够清楚地传递到台下每个角落,扇面状座位区,似乎专为话剧设计。这家戏院还有一个图书室,就是在这里,朱端钧、黄佐临、李健吾等老一辈戏剧人都曾将西方戏剧改译成中国话剧剧本。


      兰心大戏院早年主要供英侨的A.D.C.剧团 (又称爱美剧团) 演出。这家剧团每隔两三个月在这里公演一次,每次一般持续三天,常为夜场。从1874年到1929年,A.D.C.剧团总共在兰心大戏院演出了180余场,一定程度上圆了那些英国侨民的戏剧梦。当时上演的剧目很多是世界名剧,如1909年2月剧团就带来了萧伯纳的名剧 《魔鬼的门徒》,这是萧伯纳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公演。出现在看台上的某些观众,日后恰恰成为了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锋人物。比如徐半梅,每逢有A.D.C.剧团演出便兴匆匆前往,花一大元,缩在三层楼上边偷吸香烟,边滋滋有味地欣赏着外侨的演出,有时自己看还不够,也拉来另一位中国早期电影和戏剧的重量级人物郑正秋一起看。


      1907年11月,中国境内第一个话剧剧团春阳社在兰心大戏院把名剧 《黑奴吁天录》带到国内。开演之前,剧团就在各报刊登大幅广告,并点出演出初衷“专为唤醒国民”。正式开演,这部剧的盛况空前是意料之中的。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西式剧院,也是第一次与话剧结缘。尽管这部剧因准备时间仓促,演出难免有些粗陋,比如剧情破绽比比皆是,台上出现的男女老幼“黑奴”居然个个白脸,观众还是为其报以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表演形式太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登场人物个个身着西式服装,演出分幕进行而不是一场一场连续不断,舞台一侧甚至投来令人目眩的灯光……这次演出被认为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上世纪40年代,兰心大戏院更见证着中国话剧的发展与成熟。抗战期间,当上海成为一座“孤岛”,留守上海的话剧人发起了孤岛戏剧运动,在租界演出抗日救亡题材的戏剧,民族精神在这种富于现实性、战斗性、民众性的艺术形式中被点燃。其中,上海联艺剧社创排的话剧 《文天祥》 在兰心大戏院上演时,简直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场面,一度创下戏院最卖座的纪录:平日演一场,周日演两场,连演了9个多月,无场不满。教师、医务人员、店员、学徒等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来看戏。《文天祥》 是历史剧,剧中并没有公开喊起诸如“打倒日本人”等口号,观众显然都对剧中的影射之意心领神会。剧中文天祥仰天长啸的那句“天地虽大,竟没有我文天祥容身之处了”,打动了无数观众。而当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时,人们不由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


      兰心大戏院让观众渐渐熟悉的,还有交响乐这种音乐形式。1934年起,兰心大戏院成了“远东第一乐队”工部局乐队的常驻剧场。这支乐队诞生于上海的公共租界,阵容和水准都堪称“豪华”,可与欧美任何最佳乐队相媲美:最初全部聘用外国乐手,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梅百器任指挥,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富华任乐队首席,所演曲目广泛,每星期都会换节目。仅1941年,工部局乐队就在兰心大戏院举办过32场音乐会,其中20场戏院爆满,其余场次的上座率也在三分之二以上。这支乐队最令人感慨的记忆也留在了兰心大戏院。1942年5月,工部局乐队宣布解散,当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乐队在兰心大戏院举行“告别音乐会”。当时,因买不到门票而被拒之门外的听众,多达两千人。在这场有着特别意义的音乐会上,梅百器用英文写了一篇梳理工部局乐队历史沿革的长文印在节目单上,他本人除照常指挥,还以一位优秀钢琴家的身份,演奏了自己拿手的曲目贝多芬 《热情奏鸣曲》。大幕落下,最终人们欣慰的是,这支乐队并没有真正迎来“解散”---此后,它在时光的更迭中几经变换,几度更名,渐渐成了如今同样优秀的上海交响乐团。


      ◆ 今日剧场:步入21世纪,兰心大戏院在新加坡设计师的打造之下,更趋精致和完美。国际先进音响、监控、灯光系统的引进,让其能够满足高级别演出。如今在此上演的剧目包括舞台剧、小型音乐剧、交响音乐会等多种形式。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4-19 03:19 , Processed in 0.0322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