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回复: 0

静安面包房们的困局与出路

[复制链接]

9583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3595
发表于 2025-10-29 1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卫群 日期:2025-10-29

摄影/日升

吴卫群

近日,静安面包房因部分连锁店经营有所调整,门店大幅减少,引发关注。从克莉丝汀、马可孛罗的黯然退场,到可颂坊、面包新语的规模缩减,静安面包房等一批“上海小囡从小吃到大”的烘焙品牌集体步入收缩期。

当下,看似矛盾的市场图景正在烘焙行业上演:一边是千亿级市场的持续扩容,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烘焙市场规模达1105亿元,同比增长5.2%,整体烘焙食品零售市场更是突破6100亿元,连茶颜悦色、海底捞等品牌都跨界进入烘焙赛道;另一边却是闭店潮的加速蔓延,2024年全国有9.5万家烘焙店倒闭,形成了“增量市场、减量玩家”的特殊格局。

静安面包房等一批老牌烘焙企业缘何由盛而衰?上海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克敏指出,以90后、95后为主的主力消费者已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敏感,形成了一套严苛的评判标准,比如面粉偏好澳大利亚产地,黄油认准法、新进口的天然奶油,对掺麦淇淋的产品能精准辨识,工艺上更青睐低糖低脂、内馅丰富的软欧包……这种需求变化直接冲击了产品结构依赖传统品种的烘焙企业。静安面包房的经典产品虽承载情怀,但健康化、个性化特征不够突出,再加上如今行业爆品生命周期已从过去的6—8个月缩短至1个月,部分单品甚至号称“周抛”产品,而一些老牌烘焙企业创新滞后,直接导致消费者流失。

一批老牌烘焙企业式微,本质上是行业固有短板与新竞争环境碰撞的结果,四个方面的结构性难题构成了发展的天然桎梏。

一是盈利空间。烘焙店与咖啡茶饮店的成本收益模型形成鲜明对比:上海等一线城市烘焙店平均面积需70平方米以上,是咖啡茶饮店的近5倍;客单价虽同为20—30元,但日均有效客流仅几十人,不足咖啡茶饮店的半数。租金与客流的双重挤压,使得烘焙店盈利能力先天弱于同类消费业态。

二是人力与供应链成本。烘焙产品的现制属性要求有更多的专业技师,人工成本占比高于茶饮行业,而多数老牌烘焙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原材料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低效损耗,叠加近年原料涨价,加剧成本压力。

三是饮食文化地域差异。这使得区域品牌难以复制。即便是规模领先的品牌,也多局限于单一区域,全国化布局成功者寥寥。

四是消费频次。咖啡茶饮是高频消费,而烘焙产品缺乏类似属性,容易产生客流不足的问题。

老牌烘焙企业收缩并非终局,而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阶段。专家建议,破局需要从三个维度发力:其一,在产品层面锚定健康化与差异化,如对经典产品进行低糖低脂改造,或结合“药食同源”理念融入中式食材;其二,重构连锁体系,如用“中央工厂”解决标准化和成本问题,用“前端现制”保留体验和灵活性,用冷冻烘焙技术降低门店成本;其三,跨界融合,通过“烘焙+咖啡”“烘焙+茶饮”的复合业态提升客流密度与客单价。


责任编辑:日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11-9 11:19 , Processed in 0.0185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