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全 日期:2025-09-01
如何维护稳定合作、促进各国发展,峰会成果文件将给出答案
这是8月26日拍摄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会场附近夜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发
本报特派记者 张全
俄总统普京等多国政要抵达天津,习近平主席密集会见多位外方领导人,各种欢迎活动陆续铺开……昨天,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在“快节奏”中启幕。
“这两天,中国是全球的焦点。”在峰会新闻中心,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对记者表示,“仅仅在我所住的酒店,就有超过200名外国记者来天津报道这场上合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
而对这场峰会投来关注目光的,远不止这里的近3000名注册记者。有西方舆论写道,“20多位外国领导人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凸显全球南方的团结。”分析人士则指出,上合取得今天的成就,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从天津峰会再出发,它将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上合“长大”了
记者曾于2018年赴青岛报道上合峰会。7年后,当记者走进上合天津峰会新闻中心,种种新感受扑面而来。
最直观的是,上合确实“长大”了。7年前,上合刚经历第一轮扩员,印巴成为正式成员国,但中文和俄语仍是新闻中心里当之无愧的“大语种”。7年后,经过第二、第三轮扩员,上合今已成为包含26个参与国的“大家庭”,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显著上升。这背后是上合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相比7年前,上合也变得更加“吸睛”。在新闻中心,记者惊讶地发现有大量“非上合参与国”的记者。他们来自日本、韩国、摩尔多瓦、黎巴嫩等国。一些记者表示,他们的所在国虽然处于上合“圈外”,但看重区域合作带来的安全、经济红利。
方浩明告诉记者,他非常羡慕在中国等国的努力下,上合在区域安全领域取得的合作成果。“作为一个中东人,我有着实现中东和平的梦想。”
与7年前比,上合的合作变得更为迫切。不少外国记者提到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发展”“公平”“对话”“稳定”是交流时提到最多的词汇,中国也被寄予极高的期待。
中亚国家普遍关心地区经济发展,希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它们的经济走廊建设以及物流产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印度记者关心打击跨境恐怖主义以及经贸合作。还有其他记者提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治理等新经济业态的合作潜力。
国际舆论关注
在新闻中心之外,国际舆论也在关注天津。不少人士提到上合正推动高质量发展。阿塞拜疆数字发展和交通部运输政策司司长法里兹·阿里延在媒体上发文表示,切实感受到中国以自身行动推动“上合组织大家庭”高质量发展,阿中在交通等领域的绿色合作正是体现之一。“期待天津峰会推动上合组织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在更多发展合作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
还有分析人士提到,峰会在特殊年份举行,意义非凡。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教授史蒂文·赖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还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彰显中国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担当”。他表示,期待习主席携手各国领导人,推动上合组织为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作出新的贡献。
今将迎“重头戏”
昨天峰会启幕、各种重要双边会晤之后,今天将是峰会“重头戏”云集的一天,习近平主席将主持上合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
峰会预计发布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天津宣言》《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以及其他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成果文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许涛表示,此次上合峰会规模为史上最大,意义也非同寻常。“峰会是在世界进入百年变局,尤其是欧亚地区出现重大变数的情况下举行的。”许涛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能发生转变,权力格局作出相应调整,一系列变化对原有国际体系造成冲击,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被激活。
许涛指出,在变乱交织的时代,在上合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之际,各方如何确立共同认识,制定何种集体行动方案至关重要。天津峰会的成果文件将给出答案,以维护“上合大家庭”的稳定合作,促进地区整体发展。
许涛指出,上合经过24年发展形成“多轮驱动”合作格局。本次峰会上,安全、经济等领域合作成果可期。在安全领域,经过几年的磨合,2021年杜尚别峰会上研究的四大安全中心建设倡议中的一部分可能会落实。当前,上合组织覆盖的地区并不安宁,“三股势力”在各种因素下可能趋于活跃。如果中心成功落地,上合安全合作机制将更加完善、高效。
在经济领域,上合曾经的一些经济合作项目由于利益差异化等因素,未得到有效推动。当前,中方采取“以我为主,先行先试”的做法,用好农业示范基地、地方经贸示范区、生态环保创新基地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紧贴合作方经济转型需求,激发它们的积极性,使它们有获得感。预计本次峰会将出现更多合作试点平台,为新经济业态服务,为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助力。
许涛总结,上合一步步成长,吸引力增加,一是基于全球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任何一个国家在遇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挑战时,最有效办法就是集体行动,抱团取暖”。二是“上海精神”始终是确保组织发展具有活力、具备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核心。“2018年青岛峰会,习主席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丰富和完善‘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我想在本次天津峰会上,中方将会实现又一次理念创新。”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