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昨天,一场以”闪回一九一二”为主题的海派文化秀在徐汇岳阳路景观道上举行,市民游 客在此邂逅身着海派风情的文艺青年。
上海落叶景观道已增至18条,滋养城市观感之外更折射文化内涵
今年,上海落叶景观道路从12条增至18条。徐汇区7条景观道路昨天开启了“落叶不扫”模式。在本月22日,普陀区已在花溪路和桐柏路两条落叶景观大道实施“落叶不扫”。
作为上海最早推出落叶景观道保洁试点的城区,徐汇也是上海最大的风貌保护区衡复历史风貌区的主要所在地。徐汇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落叶不扫”的初衷,是希望将落叶作为风景点缀风貌区环境,从传统的环境保洁升级为环境美化。
昨天上午,在“徐汇区汇展示厅”举行的第九期“汇讲坛”上,来自建筑、美术、摄影、戏剧等领域的专家围绕“梧桐树下的城市之美”这一主题共同指出,“落叶不扫”不仅滋养了城市观感,更折射出现代人对城市认知的进步——城市,永远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
“落叶不扫”覆盖衡复地区主要路段
2013年秋冬交替之际,徐汇区首推落叶景观道保洁试点。转眼,景观道“落叶不扫”已推行至第四年。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提升落叶景观道保洁水平的基础上,徐汇落叶景观道最新拓展至7条,包括余庆路(衡山路—康平路)、衡山路北段单侧(宛平路—天平路)、岳阳路(建国西路—东平路)、复兴西路(高邮路—永福路)、永福路(复兴西路—湖南路)、湖南路(永福路—武康路)、武康路(湖南路—五原路)等。
其中,武康路沿途停留点包括武康大楼、武康庭、巴金故居、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宋庆龄故居,复兴西路沿途有柯灵故居,书卷气浓郁的湖南路上有上海图书馆、1984书店,余庆路沿途会经过百代小红楼、鲁马滋咖啡馆,永福路沿线有张乐平旧居、良友公寓,岳阳路段途经宋子文宅邸、普希金纪念碑,衡山路段不可错过的停留点则有标志性的衡山电影院以及衡山坊、衡山公园等文化休闲新地标。
行道树奠定道路格局
也有人提出疑问,“落叶不扫”除了“好看”、满足人们观景拍照的需求外,是否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文艺情怀和优美的环境,梧桐树的由来与空间布局,恰恰能反映出城市历史的演变流转。
“汇讲坛”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汇区武康路段规划师沙永杰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衡复历史风貌区进入快速建设期,大量西洋别墅、行道树、有轨电车轨道等建筑和市政设施逐渐成型。其中,以法国梧桐为主的行道树奠定了这一区域基本的市政道路格局。“即使道路两旁仍是菜地,有了这些梧桐,就感受不到乡土气,而是海派风情。”
相比外滩大气磅礴的建筑风格,衡复风貌区以住宅为主,与外滩聚焦的金融功能截然不同,衡复地区更注重人们对舒适、自然的需求。沙永杰表示,这也是为何在衡复,看不到大理石和浮雕的建筑外墙,但房屋内的门窗把手上却有细致的雕花。“因为人们更注重生活的感受。”
梧桐树下的城市气质
上海其他“落叶不扫”的景观道路,如长宁区新华路的淮海中路至杨宅路段,以及虹口区的四平路大连西路至海伦路段,均透露出上海特有的城市气质。
在沙永杰看来,上海最具价值的四类区域分别是外滩、衡复历史风貌区、老式里弄和老城厢。其中,法国梧桐毫无疑问是衡复风貌区的标志。有趣的是,持有类似观点的不仅是沙永杰这样的专业规划师,还有“搞艺术”的摄影家。
“能把上海历史讲清楚的三条路,一定是外滩、思南路和武康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海派摄影”代表人物陈海汶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城市,上海人对个体的认识非常敏锐。从小生活在风貌区梧桐树下的上海人,对城市的认知也多了一层与世界的连接。
国家一级演员、话剧导演田水虽然是“新上海人”,但已经在上海居住了20余年。在她看来,上海的城市文化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时间甚至比梧桐树的存在时间更长,因此,一代代上海人传承下的城市基因中,就自然留存了西方文明中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距离感。
“去餐厅吃饭,如果不是相互约好,即使是很熟络的朋友,打招呼后也会各自就座用餐。”田水说,这样为他人留出个人空间的默契,正是上海独特的城市气质之一。
卓越城市源自质朴需求
沙永杰介绍,持续15年的美国波士顿中心隧道工程,是波士顿人解决交通拥堵的世纪工程。这一城市交通路网更新的由来,正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波士顿交通拥堵日益凸显,市中心高架路对这一历史名城的风貌也有所影响,人们便大胆尝试,把主干道“埋”到地下去。
在美国另一座全球城市纽约,市中心曼哈顿的道路都较为狭窄,行人几步路就可穿越一条马路。这一规划的初衷,则是为了方便人们在街区间步行,不用借助其他交通工具。
眼下,中国大城市从“两轮”自行车时代全面迈入“四轮”机动车时代后,又重新回到了“两轮时代”的风口。“摩拜单车”的当红以及“落叶不扫”受市民追捧,都反映出人们对都市慢行系统的迫切需求。
沙永杰表示,同为历史风貌区,衡复地区与外滩一样,都有着比单纯恢复道路场景更加重要的使命。“外滩需要恢复当初的金融功能,衡复地区亟待解决的是如何缓解居住矛盾。”
正如田水所说,“城市要往前走,总会有遗憾存在。”对于目标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风貌区的更新与治理,本质上与“落叶扫还是不扫”一样,初衷都源自人们最质朴的需求——对自然、空间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