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公元前二〇二年,刘邦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有人不服说:“我们身经百战,攻城略地,死里逃生,而萧何并无野战之功,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封赏反倒在我们之上,哪有这种道理?”谁知,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你们不过是‘功狗’而已,而萧何才是‘功人’。
封赏完毕,又该评定位次了。不少人认为,平阳侯曹参身受70多处创伤,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但是,刘邦依然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进言:“各位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夺地之功,但不过是一时的事情。陛下与楚军相持5年,多次失掉军队只身逃走,每当这个最危急的时刻,都是萧何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没有粮食,萧何又从关中用车船运来,确保供应从未匮乏。陛下虽然多次失掉崤山以东地区,但萧何一直保全关中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怎么能把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功勋之上呢?应该把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排在第二位。”
刘邦听后很开心:“推荐贤才的人要受上等的奖赏,萧何的功劳经过鄂君的评述更加显赫了。”最终,确定萧何为第一位,并恩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且可以不按小步快走的礼仪上朝。而鄂千秋在原封关内侯食邑二千户基础上,再加封为安平侯。
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韩信后,刘邦便派遣使者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他的卫队。别人都来祝贺,谋士召平却对萧何说:“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风吹日晒地统军在外,而你留守朝中,没有战事之险,反而增加你的封邑并设置卫队,这是因为陛下对你有所怀疑。希望你辞去封赏,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给平定反叛的军队,这样皇上才会高兴。”萧何听从了这个计谋,刘邦果然非常高兴。
为了避免猜忌,萧何购置的田宅都在贫苦偏僻的地方,房舍四周也不修筑围墙。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我的后代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如果不贤能,也可以避免被权势人家所侵夺。”
萧何病重时,皇帝去探视病情,趁机问道:“你百岁之后,谁可以接替相国呢?”萧何经过多年的政治历练,已经非常老成了,于是巧妙地回答:“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虽然向来与曹参不睦,也觉得其能力差了点,但守成还是可以的,至少不会蛮干胡来。于是,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了合适的人选,我死而无憾。”公元前一九三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评价:萧何依靠高祖的余光,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的情况,顺应历史潮流,除旧布新。他位居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可以跟辅佐武王灭商的西周开国功臣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媲美。
不过,对于司马迁“刀笔吏”的评价,乾隆皇帝颇不以为然——刘邦在被封为汉王时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一心想要攻打项羽,谁来劝谏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萧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养民致贤、效法汤武说服了刘邦。这是过人的大识见,怎么能用“刀笔吏”这种轻视的语言来评价呢?平心而论,萧何的心胸不一定是最为开阔的。而且,韩信的死又与他有关。在司马迁看来,这无异于助纣为虐,因而有必要“微他一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