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踪之谜
明末农民造反领袖李自成退出北京城之后,在清军铁骑的围追堵截下,一路南撤,逢战必败,溃不成军。当李自成逃至湖广的九宫山一带时,与前来追杀的英亲王阿济格发生了激战,最后全军覆没,只带了20多个人突出重围。这些人却又遭到当地乡勇的截击,四下逃散。孤身一人的李自成再次被乡勇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被杀身亡。然而,就在一年前,李自成还率领百万大军攻占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顺王朝。可是,仅仅40多天,李自成就带着他的人马退出北京,一路败逃,一年之后无声无息地死在这荒山野岭之中。一个王朝仅存在了40多天,李自成的皇帝只当了两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李自成迅速地崛起,又迅速地灭亡,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傅小凡从李自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说起。
作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李自成有4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一,有文化。李自成少年时期读过私塾,而且读得不错。其二,有野心。有一天先生命学生以螃蟹为题写首诗,李自成的诗中有这样一句:“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元黄未易平。”其三,有武功。李自成后来弃文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尤其善射。其四,善用马。李自成不但马养得好,而且骑术高超,所以李自成的部队以骑兵为主,特别能打仗。
1634年7月,李自成带领的几万人在明军的围追堵截下,被困在陕西南部山区的车厢峡。面对困境,李自成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投降!李自成派出一个行贿使团,带着金银财宝,来到明军总督陈奇瑜的军营。陈奇瑜很廉洁,拒绝收受任何贿赂。李自成的行贿使团就一个一个地收买总督的下属,请他们出面斡旋,说服总督同意招抚这支农民军。陈奇瑜的部下由于接受了大量贿赂,因此一致同意招抚李自成。陈奇瑜经不起部下们不断的劝说,终于同意李自成带队投降,并且将他们遣送回老家。当李自成走出困境之后,又再度打出造反的大旗,一口气占领7座县城,兵锋直指西安城。
1635年4月,洪承畴率部对李自成部发动突然袭击,李自成挥师南下,队伍迅速扩大,一举攻克宁翔,然后兵分三路进入四川。李自成带部队进入四川之后,攻陷城池38座,兵锋直指成都地区。崇祯皇帝立刻命令洪承畴入川围剿李自成。李自成悄悄向西,然后再向北绕道川陕边境的阶州,跳出了明军的合围。
洪承畴亲率大军回师陕西围剿李自成,把李自成逼进了西羌,李自成的很多士兵被饿死,所以他只好掉头向东企图重回关中。李自成回师向东的途中陷入了包围,他只带着几百名亲兵冲出了包围。李自成带着这些人又突然向北,消失在汉中地区的深山密林之中。
洪承畴判断李自成要进入河南,必须经过潼关,因此命令孙传庭在潼关南原埋伏。李自成果然进入了孙传庭的伏击圈。孙传庭立刻发起猛攻,李自成的部队全军覆没,李自成只带着18个人骑着马向南逃进商雒山,悄悄地隐蔽起来等待时机。1640年,皇太极亲率满蒙铁骑再次跨过长城进攻京师地区,湖广一带的明军奉命进京勤王,投降明朝的张献忠趁机再度造反,将河南等地的明军主力吸引进了四川。李自成抓住机会突然从商雒山中杀出,直奔河南而来。李自成一进河南就攻克了永宁城,并且立刻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同时,李自成打出“闯王”的旗号,一时间声名大振,部队很快就发展到数十万人。
1641年正月,李自成带领大队人马包围了洛阳城。还没等李自成对洛阳城发动强攻,哗变的洛阳城守军便打开城门迎接闯王进城。李自成实力大增,于是他决定攻打河南省会开封。但李自成两次进攻开封,都没有成功,并且在攻城时左眼受伤。1642年4月底,李自成第三次包围了开封城,就在开封城眼看守不住的时候,明朝官员破坏了黄河大堤,几万名农民兵被大水卷走,李自成大怒,在马家口的黄河大堤上又掘开了一个口子。大水冲破了开封城的北门,城中百姓绝大部分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古城开封也成为一片泽国,李自成只好放弃在开封建都的打算,挥师南下。1642年10月,孙传庭的部队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在河南的鲁山与郏县之间相遇,李自成用计策打败了孙传庭,将河南的明军全部消灭。
为了与大明王朝争夺江山,李自成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剿兵安民、严明纪律、救济穷人,这使得他深受百姓拥护。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不但没有任何相应的措施,反而逼着孙传庭出关寻找李自成的主力进行决战。孙传庭刚出潼关,取得了一些小胜,他马上给皇帝报功。有一天,孙传庭的手下抓住了一个俘虏,据俘虏交代:“李自成的老营被官军所破,辎重丧失,家属都死了,整个军营都在痛哭,总督您的军威大振!”孙传庭立刻催促部队迅速南下。然而之后连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粮草无法接济,孙传庭的部将劝其赶快退兵,孙传庭却不听。攻下郏县之后,传来后军哗变的消息,孙传庭只好宣布退兵。就在这时,李自成的部队从后面追了上来。孙传庭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他手下的精锐部队却损失了一大半。李自成的先头部队抵达潼关,孙传庭中了李自成的埋伏,死于乱军之中。潼关被攻破之后,李自成的农民军迅速进入陕西,10天之后就占领了西安。李自成占领西安之后,不久就控制了陕西全境。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陕西西安称王,改国号为大顺,改年号为永昌。
李自成建国称王的第三天,东渡黄河,攻下山西重镇平阳,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山西。1644年三月初三,李自成的部队进入京师地区。4月23日中午,李自成的军队攻打平则门、彰义门和西直门。,就在城门将要被攻破的时候,农民军突然停止了进攻。李自成提出要和崇祯皇帝谈判,要求把西北地区划给自己,让他在那里立国称王,此外朝廷还要发给李自成的部队100万两白银作为犒赏。崇祯皇帝拒绝了这些条件,李自成下令全线攻城。守城太监打开了彰义门投降,北京的外城全部陷落。4月24日晚上,北京内城的所有城门都已经打开,李自成的军队控制了整个京城。4月25日,李自成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城。
可是,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下令对明朝的大臣进行“追赃助饷”,也就是用严刑拷打的方式追缴赎金,一共追缴赃银7000万两。李自成此举给他的大顺政权带来三大影响:第一,导致与吴三桂谈判失败;第二,导致大顺将领迅速腐败;第三,放松了对山海关的警惕。
李自成想打败吴三桂,在山海关遭遇了明清联军的突然袭击,李自成只好率部退回北京城。李自成接受部下的劝进,第二天在武英殿登基称帝。第三天便开始撤离北京。李自成在清军铁骑的围追堵截之下,逢战必败,溃不成军,之后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然而,李自成当时到底有没有死,死在哪里,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崇祯皇帝自杀之谜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紫禁城,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在皇城的后山上自尽身亡。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在经历了276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轰然倒塌。当李自成的大军汹涌而来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依然有很多选择,如果他沉着冷静、果断出手,那么中国的历史极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大明王朝也许就不会如此凄凉地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大明帝王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崇祯皇帝最后的悲惨结局?
傅小凡分析,崇祯皇帝之所以自杀,至少有以下5个原因:
第一,财政困难。以崇祯元年为例,当年的财政收入是326万两白银,可是扣去之前的欠账,只剩200多万两,而当年仅军费就是327万两。第二,天灾人祸。1629年,陕北地区爆发严重的旱灾,崇祯皇帝下旨免去灾区的税赋,同时下拨了10万石赈灾粮。然而经过官员的层层克扣,只有5000石粮食到达灾民手中。天灾人祸叠加,百姓揭竿造反。第三,朝政腐败。崇祯年间,朝政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军队的军官侵吞屯田的土地,朝廷的官员贪污赈济灾民的粮食。崇祯皇帝也曾想反腐倡廉,但遭遇满朝文武一致抵制,最终不了了之。第四,对手强劲。无论是努尔哈赤建立的金,还是李自成等部的农民军,对于崇祯皇帝而言,都是强劲的对手。第五,崇祯皇帝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弱点。例如猜忌多疑,这从崇祯皇帝处置袁崇焕一事可以看出;无力担当,松锦大战失败之后,崇祯皇帝决定跟清国议和,这意味着大明王朝实际上承认了清国的合法地位,还将整个辽东给了清国;优柔寡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把首都从北京迁到南京去的讨论和决策。当李自成刚过黄河的时候,就有人建议将首都迁到南京,崇祯皇帝征求群臣意见,遭遇到强烈反对。崇祯皇帝恨恨地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意思是说,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这些大臣都是亡国之臣。
由于首都没有及时南迁,所以当李自成的大军攻陷北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就被困在了紫禁城。1644年3月18日晚,崇祯皇帝悄悄地潜出紫禁城北门,爬上了万岁山,他回首一望北京城,到处燃起大火。此情此景,崇祯皇帝的心情可想而知。想当年崇祯皇帝刚刚登基当皇帝的时候,一举铲除阉党集团,可以说是少年得志,英姿勃发,他登基当皇帝之后,励精图治,节俭勤政,一心想中兴大明。可是18年过去,大明王朝不但没有中兴,反而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境地。想到这儿,崇祯皇帝咬破了手指,在自己的内衣上写下了一份血诏,血诏中有这样一句话,“诸臣误朕,朕无颜见先帝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决勿伤我百姓一人。”意思是,诸位大臣耽误了我,我无颜面见九泉之下的先帝和列祖列宗。所以我用头发遮住我的脸,贼寇们,你可以分裂我的尸体,不要伤害我的百姓。写完这段血诏之后,崇祯皇帝在一棵树上上吊自杀了。
立国276年的大明王朝,也就灭亡了。
(摘自《中国电视报》)(连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