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弹:智能机器人一天打10万个电话?起底接不完的骚扰电话黑色产业链

这一年多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市场上俗称“电销”。这些外呼公司打着“高效触达用户”“精准拓客”等旗号,招揽生意,甚至还宣称可以通过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 根据这些“外呼”网站上的联系方式,记者前往多地进行调查,眼下,使用所谓人工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已经成为外呼这个行业的主流。使用这种外呼智能机器人,效率比人工高出数倍,首先是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拨打营销电话;其二,这些所谓的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而成,让接听用户难辨真伪,从而更能提高接听率。 
在这家名为智优擎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这是一家从事外呼业务好几年的企业,该公司对外宣称曾服务过的企业有5000多家,眼下,他们宣称已经是市场上外呼智能机器人技术上的第一梯队。 
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田经理:因为AI种类分得很广,像我们这种是纯外呼AI,AI在前期,相当于就无限去接近一个真正(的人),来帮你去呼叫这个电话。我们公司一个月要签大几十家公司。 田经理介绍,目前他们公司主要承接的业务涉及教育培训、健康医疗、建筑施工、金融贷款等行业,那么这些打营销电话的外呼智能机器人,到底长什么样呢?在记者的要求下,田经理打开了一套正在给客户测试运行中的系统后台,现场展示了他们的技术。 
在田经理的操作下,这家口腔医院的智能机器人的话术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记者看到,智能机器人的每句话都设有相应的触发关键词,一旦接电话的消费者说了相关的语句,智能机器人会根据关键词转到对应的回复内容,几个回合下来,电脑系统就能根据消费者的回答内容,一步步判断出接听电话的消费者是否属于意向客户。 按照广告宣传的资料,记者走访了多家外呼公司,目前,一台外呼智能机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万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拨打上千个电销电话,工作效率远超人工客服。 优音通信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今天打10万个电话,10万电话一次打100个,一次打200个,差不多这样去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所以,无论是外呼智能机器人,还是真实的电话营销人员,不经消费者同意拨打这类营销电话,都属于违法行为,主管部门都会进行封号和处罚。那么,这些外呼公司又是如何确保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海量外呼的同时,逃避封号和处罚呢? 
记者了解到,拨打电话的线路分为实商和虚商两大类。移动、联通、电信这类传统电信运营商被称为实商,旗下的手机号码一般来说服务于普通消费者,被称为“大号”;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虚拟运营商,业内统称为虚商,虚拟运营商同样发售11位的手机号码,大部分都是17或是16等数字开头,业内被称为“小号”。 记者在多家外呼公司了解到,这些从事外呼业务的公司,都是从虚拟运营商购买的“小号”,这些号码没有实体手机卡,也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这些电销行业都是普遍采用虚商手机号来进行外呼业务。 
淘金你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杨经理:我们可以随时或定期,比如说半个月一个月,换一批都是可以的,“小号”,手机号码。 不仅如此,这些电销公司还会使用特殊的软件,在使用虚拟运营商的“小号”做电销时,可以隐藏电话的真实地址,系统会根据被叫号码属地自动匹配当地的号码,隐藏“小号”的真实号码,以此骗取被呼叫手机用户的信任,接听电话。这种技术被业内称为“打显”。 
沃创云科技有限公司 翟经理:这个号码池里面有全国的号码,它会根据你的被叫客户的归属地,去调用。 但记者在调查中也看到了更另类的现象,一些虚拟运营商的“小号”,是有实体卡的,同样可以在电销中实现“打显”功能。在这家名为合众易联科技有限公司里,这位刘经理就给记者展示了他们公司的一种外呼专用设备。 
记者看到,这种外呼的设备外观跟普通电话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可以插进5张手机卡,用数据线连接电脑以后,实现“打显”功能,拨打营销电话。在现场,记者特别注意到这种虚拟运营商提供的实体手机卡。 
外呼公司的工作人员承认,在为用户提供电话销售服务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消费者的投诉,但他们对此并不担心。 
淘金你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杨经理:我们其实跟运营商的话,关系还是比较好,比如说不是很大的投诉,我们都能去申诉,内部处理掉。 虽然这些外呼公司对外都在吹嘘自己的实力和所谓的关系,但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对个别投诉,无非就是罚点钱的事情,即使封号他们也能随时更换线路或是号卡,对于电销的运营不会产生影响。飞鸽传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刚处理完一个非常棘手的客户投诉。 看似有着严格监管的电话销售行业,在采访中却被外呼公司利用各种手段一一化解。利用获客软件偷取消费者电话号码,虚拟运营商有大量的“小号”,再加上外呼智能机器人所谓的科技加持,市场上外呼公司的电话销售产业链条,就这样快速形成。 央视财经
315第四弹:“保水虾仁”,浮出水面!1斤虾仁7两冰


点开多家电商平台,很多消费者都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推送,新鲜、饱满、有嚼劲的虾仁,只要你轻轻一点,一两天的时间,它就能出现在你的餐桌上,孩子老人都喜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虾仁销售的广告里,不断出现“零添加”“零保水剂”的字样。商家们解释,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一般呈白色粒状或粉末状结晶,亲水性强,能在加工时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处理水产品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 
商家们纷纷做出保证,可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同时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 
为深入生产一线调查,在业内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前往名为尚方舟的食品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会依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记者走进该企业库房,只见地面上堆放着各种大袋的复合磷酸盐保水剂。 
按照国家的规范,一定量添加保水剂,本意是为了改良虾仁口感、保持水分,增加保质期。但保水剂的规定到了部分企业的手上,却有了其他的用途,首先就是——增重。 这家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水百分之二十,意味着虾仁吸收水分之后体积变大,重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地面上并排放着几个黄色大桶,桶里青黑色液体中搅拌的正是泡药的虾仁。 
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按客户要求的保水率,确定浸泡时间。 
记者查阅国家相关法规得知,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依据GB2760-202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以磷酸根计,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然而,根据记者调查,该厂虾仁磷酸盐添加量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 
生产企业究竟会违规添加多少保水剂呢?一家企业的生产线,不能说明问题,记者继续来到另一家工厂——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大概说,100斤(虾仁)泡回来124斤,做出来124斤。 记者:多出24斤? 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对。 
保水剂成了虾仁增重吸水的一个重要工具,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这就是多出来的企业利润。而且卖相好、口感还脆,价格还可以卖得更高。 在中青海洋水产的生产现场,记者目睹了泡完药的虾仁后续加工流程。刚从桶里捞出的虾仁,直接被送上包冰机的传送带,迅速进入冰冻环节,眨眼间就裹上了一层冰衣。 
工人告诉记者,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暗藏玄机,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进一步增加虾仁的重量,赚取更多利润。 
在湛江良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出一款虾仁样品,告诉记者,这是质量上乘的产品,所用的虾是蛟塘虾,由本地新鲜虾制作而成。为了保证虾仁的口感,保水率只做到了16%到18%。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水剂添加量的多少一般由虾仁的价格决定,价格高的虾仁保水率相对会低一些。保过水的虾仁,吃起来又滑又嫩,销量很好。但这样的保水虾仁,工作人员自己却不吃。 
记者在与多家水产加工企业的接触中了解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保水剂的添加,已经成了他们一个增加产品重量、强化虾仁口感的挣钱法宝。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告诉记者,尽管虾仁在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但他们的成品外包装上,并不作标注,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 
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其主要业务是给电商平台供货,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这里的环境令人担忧。狭小的房间脏乱不堪,工人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直接将冻虾仁装袋称重、封口后发货。 
当记者询问包装上是否应标注保水剂相关信息时,负责人表示:不标注。 在渔趣多食品有限公司代理的虾仁产品的配料表上,也没有标注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虾仁作为生鲜和食用农产品,标签无需太过详细。 
行业内的这些个别企业,如此违规地超量添加磷酸盐制造出来的“保水虾仁”,究竟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何种影响呢?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3·15”记者将这些样品送往权威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 宝辉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7.57克,相较国家最高允许标准含量超标51.4%; 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12.5克,相较国家最高允许标准含量超标145%。 央视财经
一次性内裤爆雷!不杀菌直接贴灭菌标签,涉及浪莎等品牌
“出差旅行新选择”“EO灭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达99%”,2025年,一次性内裤凭借方便、卫生,成为市场热销的产品。但火爆热销的背后,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5年1月,记者来到了商丘市,知情人告诉记者,当地有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并不卫生,根本就不会杀菌。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面料材质是“棉”,实际却使用的“涤”,在一些型号的一次性内裤上,企业直接写上“纯棉”,严重“货不对板”。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联系上梦阳服饰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带领记者通过昏暗狭窄的楼梯进入公司。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都是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也随意堆放,布料旁还堆着垃圾杂物,凌乱的编织袋里装满即将销往市场的一次性内裤。记者在商丘市虞城县接连走访了十多家生产厂家看到,车间随意散漫生产的现象不在少数,生产好的一次性内裤被随意堆放,工作台也是工人的餐桌。 在车间里,工人正用喷枪往内裤上喷一种特别的液体——“枪水”。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喷在一次性内裤上的液体,其实是一种强力速干去污剂,气味不好闻,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触摸,“闻着有一股呛鼻子味儿”。 在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务,他们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 央视财经
315第一弹:梁山希希纸制品厂 使用废弃卫生巾做原材料


2025年年初,“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同时接到消费者的举报,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一家企业在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数量巨大。根据举报线索,记者来到梁山县黑虎庙镇,找到了这家企业——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公司的负责人刘总告诉记者,虽然希希公司是名为“纸制品公司”,但他们企业并不生产纸制品。他们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废品回收,即专门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购买生产线上不要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 
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刘总带着记者走进了公司的大院,院子左侧仓库的大门敞开,门口贴着“外来人员禁止入内禁止拍照”的提示,仓库中堆放着货物。刘总介绍,这些货正是他成吨采购回来的纸尿裤、卫生巾的生产垃圾。 除了打成整包的垃圾,还有很多卫生巾、纸尿裤散落在地上,脏乱不堪。几百平方米的仓库一大半空间被这些生产垃圾占用,记者粗略计算,目测现场至少有上百吨货。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凡是成捆的包都得分挑,散的都是挑完的。把“好东西”都挑出去了,凡是没拆开的都是等待挑货的。 
刘总说的“好东西”就是生产垃圾中,相对完好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的残次品。为了验证刘总的说法,记者从这些生产垃圾中,果然拽出了外观相对完好的婴儿拉拉裤,印花显示是知名母婴品牌麦酷酷。拽出的卫生巾上还保留着外包装,是知名卫生用品品牌自由点。刘总告诉记者,这样的货他们业内称之为“二等品”。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二等是从垃圾里挑出来的,你不能说一等,一等是正规产品。 
接下来,刘总又把记者带到了另一处仓库,这里同样堆积了大量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垃圾打成的货包。 
眼前的这些所谓货,其实就是国内多家正规卫生巾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上,淘汰处理的不合格产品。这家名为希希的纸制品厂,以260元到1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了这些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从淘汰处理的不合格产品中,刘总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再包装售卖。 刘总告诉记者,这种在工业垃圾中再挑选翻新的卫生巾,他们竟然能在市场上倒手卖到七八千元一吨,其利润之高令人惊讶。 
按照国标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废弃的卫生用品作原材料或半成品。而且卫生巾、纸尿裤等产品在原材料卫生、生产环境与过程卫生、消毒过程、包装运输与贮存等方面,国家质量法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从正规企业淘汰的工业垃圾中挑拣出来的所谓二等品,在希希纸制品公司要经过哪些工序? 
在另一个仓库,记者看到了大量编织袋。刘总称,这里装的就是初步分拣出来的“二等品”,已经按照不同的规格大小分类。 
在这个仓库里,记者没有看到任何与卫生消毒相关的设备,装满“二等品”的编织袋被随意扔在角落。而真正的所谓加工工序,则是在仓库里的一张方桌上进行的。 
方桌上堆满了经过初步分拣、同样规格的二等品婴儿拉拉裤。由于这些拉拉裤是被压缩打包后运来的,工人将拉拉裤使劲在桌子上敲打,来恢复其蓬松状态,敲打后的拉拉裤被装进模具,塞进新的包装袋中进行封口。记者注意到,这批婴儿拉拉裤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知名母婴用品品牌嫚熙和中亿孕婴,但二次包装使用的包装袋上没有任何品牌厂址等信息。整个重新包装过程,工人都是徒手操作,根本不存在卫生消毒措施。 
在完成拉拉裤的包装工作后,工人们又对一堆婴儿纸尿裤进行整理。翻新包装完成的婴儿纸尿裤、拉拉裤被整齐地装在编织袋中堆放在一旁,等待出厂。 
这些从正规生产线上清理下来的工业垃圾,如此翻新、重新分拣包装,其卫生状况如何,企业的负责人心知肚明,也毫不避讳。 
记者了解到,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等生产垃圾,都要进行切碎处理才能够流出企业。希希纸制品公司从哪里买来的废料垃圾,会有如此大量完整的“二等品”? 在记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辆大货车开进了公司大院,工人正在卸车。记者发现货车拉的是和仓库中一样压捆成大包的婴儿拉拉裤,数量惊人。很多拉拉裤暴露在外,污秽不堪。记者拽下一条,上面的印花显示,这车货是知名母婴品牌米菲的婴儿拉拉裤。 
刘总告诉记者,这车货就是他从生产厂家以每吨1450元的价格购买的生产垃圾,至少能挑出来一半“二等品”,他能做成这种生意,关键就在于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关系。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品牌公司要求每一片都得切碎,但到了工人干活,你给我操作一下,我给你千八百元。他们有个带班的班长,这3000元是给他的,1吨我给加100元。你看到的这车货整个都没切,意思就是这车货保守看,30吨能出15吨好的。但这个操作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不能跟你任何人说。 
按照刘总的说法,他是私下买通了正规企业的员工,把原本企业应该切碎的不合格卫生巾、纸尿裤,不经过切碎的工序,私下偷偷卖给了希希纸制品公司。希希纸制品公司用此办法,以极低的价格,收集到了众多正规企业原本应该切碎处理的“二等品”的卫生巾、纸尿裤。 有了这些不合格的卫生巾、纸尿裤,刘总再挑选形状完整的翻新制作包装,这样所谓的生意,刘总这几年越做越大。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这个货你要多少我可以供多少。国内的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这儿挂着钩。这一年废料能处理约1万吨,不到2万吨。 
就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老客户来找刘总采购。这位客户一番挑选之后,决定采购一批二等品的婴儿纸尿裤,包括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这位老客户线上线下的生意都在做。 
一番讨价还价后生意敲定,这位客户马上叫来货车,将选好的“二等品”婴儿纸尿裤进行装车。刘总说他的客户非常多,这些从垃圾里挑出来的卫生巾、纸尿裤供不应求。 福建泉州的客户车还没装完,一位来自临沂马头镇的客户又上门了。这位客户经人介绍,是第一次前来采购。面对新客户,刘总特别向对方提出了要求。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我要跟你形成一个采购合同协议。采购我们的原料、产品,必须要破碎,不能二次流入市场。如果改变性质,出现一切问题由你个人承担。 这样的规定是刘总给自己设置的“防火墙”。买卖双方对这些垃圾中挑出的“二等品”会流入市场心知肚明,而签订禁止二次流入市场的协议后,一旦产品被查,也牵连不到刘总的身上,对于这样的销售策略,刘总非常得意。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一次又一次逮了多少人,最终哪一个都找不到我这来。你要不认可这个协议,给我的钱再多,我也不给你货。 这位来自临沂马头镇的客户爽快地签好了协议,之后点名要采购“二等品”的自由点品牌女性安睡裤。 
原来,这位客户是在某电商平台销售“二等品”安睡裤。为了掩人耳目,他要求将安睡裤的外包装去掉,换上自己的包装。很快双方达成了长期供货的协议。 
根据这位客户的描述,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果然找到了两家网店,这两家网店打着“厂家直销”的名义,销售着从生产垃圾中挑出的这些自由点安睡裤,网店的销量分别达到2.1万件和5.7万件。 
记者注意到,这两家网店销售的产品外包装上显示,生产厂家为如沐春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并不存在这样一家企业。由此可见,刘总从工业垃圾里挑选出的不合格卫生巾、纸尿裤,最终通过这些销售商家,在网络上以“三无”产品的形式流进了市场。 
刘总还告诉记者,销售“二等品”只是他靠垃圾赚钱的一个方面,那些挑选“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他也有生财的办法。为此,他将记者带到一处正在生产的车间。车间地上堆满了各种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两名工人踩在上面,将脚下的垃圾不断堆放到传送带上。 
这些垃圾肮脏不堪,其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产品,中间还夹杂着烟盒、口罩。 
这成吨污秽肮脏的垃圾,被传送带运到哪里去了?原来,这些垃圾是被打碎后,重新分离成为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几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次性卫生用品严禁使用这种回收原材料。但刘总告诉记者,这些回收料在市场上很受客户欢迎。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木浆里也有吸水高分子树脂,但是很少。客户用木浆做成人纸尿裤,里面就省去放吸水高分子树脂了。这种棉(木浆)1吨卖3000多元。 
眼下,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刘总准备继续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在记者的要求下,刘总带着记者来到了他的其他几家加工厂,厂房里果然都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一边是工人们将卫生巾、纸尿裤垃圾送上传送带,另一边则是各种回收料不断被生产出来。 
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一部分作为“二等品”被挑出来流入市场直接销售,剩下的部分被投入机器生产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 但当记者进一步追问这些企业名字的时候,刘总对此三缄其口。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刘总:很多企业,等干起来以后你就明白销到哪里了。但你不干之前,我也不会和你说。 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