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羽毛球亚青赛混团夺冠,全队带着“张志杰”领奖 截屏图 7月2日,在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团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韩国,时隔六年重夺亚青赛团体冠军。全队也用这个冠军告慰了此前在比赛中因突发意外去世的队员张志杰。 在颁奖仪式上,全队拿着张志杰的球衣登上了领奖台。根据赛事规则,作为此前出场过的队员,这个冠军也有张志杰一份。奥运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我们在一起,而你是冠军。” 看到这一幕,不少网友也感叹,“张志杰,你夺冠了!”“张志杰,相信你也一定在看吧。”“张志杰也就是冠军。”…… 全场比赛,,中国队的队员们在球员席上,空出了张志杰的位置,并且特意放上了张志杰的球衣,全队一起为冠军而战。 全场比赛,中国队3比1战胜韩国队,具体比分为: 男双:胡珂源/林祥毅21-14、21-19李亨宇/李钟民; 女单:徐文婧7-21、21-19、14-21金敏煊; 男单:王子峻21-13、21-8李栖振; 女双:陈樊淑湉/刘嘉悦21-16、22-20金敏智/延书妍。 据报道,印尼羽协已向世界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世界羽联修订医疗团队在未经裁判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入场的规则,以便让运动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而截至目前,印尼方面尚未透露张志杰的具体死因。
世界羽联回应张志杰离世:将彻底审查
借此机会, 我们再次向张志杰的家人、队友、中国羽毛球协会以及整个中国羽毛球界表示最深切的慰问。 张志杰在印度尼西亚日惹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不幸离世,我们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与亚洲羽毛球联合会和印尼羽毛球协会(PBSI)协商,将彻底审查此事。 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虽由亚洲羽毛球联合会管辖,但世界羽联的确有一套完整的医疗准则和说明,可供其他管理机构(地区或国家)使用来举办世界羽联所认可的赛事。然而,如何在赛事现场实施这些医疗规程和做法,则由各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世界羽联正在等待亚洲羽毛球联合会和当地组委会的正式报告,以评估张志杰在球场倒地时,是否遵循了正确的医疗程序。 根据医疗准则,赛事医生在裁判的指导下,有责任应对球场上的紧急情况(包括疑似心脏骤停),并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干预,直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如救护车)。 需要强调的是在执行这些准则时,所有人员都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尽快对包括紧急情况在内的所有必要的医疗干预措施做出反应。 审查结束后,我们将确定是否需要修改这些准则的具体内容。 今年早些时候启动的一项审查正在对世界羽联有关赛事医生紧急干预的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估,以确保提供最适当、最及时的治疗,其中也将包括针对此次事件世界羽联的评估结果和亚洲羽毛球联合会的报告。 BWF世界羽联
张志杰猝死事件呼唤规则改革
伍里川/文 中国羽毛球小将张志杰赛场猝死事件引发的震荡还在持续。 在很多人看来,在张志杰倒地瞬间医疗团队就该一刻不耽误地冲上前救援,把握住“黄金4分钟”。遗憾的是,这一幕没有出现。现场视频显示,中方教练曾想上场查看张志杰身体状况,但遭到阻止。待裁判允许后,医疗团队才入场救治,此时已是张志杰倒地30秒钟之后。站在急救的角度看,30秒确实无比漫长。 国际羽联规定医疗团队未经裁判允许不得入场,这一规则在张志杰事件后引发了不少反思和讨论。 印尼羽协已经向国际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国际羽联修订这一规则,让运动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世界羽联回应称,将针对张志杰倒地时医疗程序是否正确进行彻查,审查结束后,将决定是否需要修改。国际羽联表示,根据医疗准则,赛事医生在裁判的指导下,有责任应对球场上的紧急情况(包括疑似心脏骤停),并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干预,直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国际羽联试图说明紧急干预机制一直存在,运转的关键在于各司其职,但也对修改规则给出了开放性的态度,这对修补漏洞大有好处。 国际羽联现有规定是为了维护赛场秩序和比赛公平。如果非运动员人士可以随意上场,无疑会破坏比赛进程,这对于享有高度信誉和美誉度的赛事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激烈的体育比赛中,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此时比赛完整度的重要性应该让位于生命安全。譬如,安保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球迷冲场;当雷击等不可抗力发生时,应急处理必须极速而高效。 有人频频援引“埃里克森奇迹”作为例证,强调生命救援的“正确打开方式”:2021年欧洲杯足球赛赛场上,丹麦球员埃里克森突发心脏骤停昏迷倒地,在经历教科书般的救治后,埃里克森的生命得以挽救。那一次,埃里克森倒地3秒后,双方队员意识到危险举手示意,5秒时裁判吹停比赛,队友扶他侧躺并检查呼吸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中,裁判依然掌握了决定权,只不过这一次裁判响应迅速,起了关键作用。然而,把与生死相关之事的决定权交给个性、素养各不相同的裁判个体,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只要“必须由裁判同意”的硬性规定还存在条文之中,未来还会出现困局。 长远来看,还是应该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切入,突破裁判“最终解释权”,强化生命抢救的特权。在紧急情况下,医疗准则理应超越赛事准则,医疗团队的决断权不应该受裁判权的制约。救人是“压倒一切”的要求。当然,医疗团队必须为行使决断权的必要性、合理性负责,一旦滥用要受到严惩。 能不能改变现状,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两种意识的博弈。当今国际体坛中,“比赛更重要”的意识还坚挺地存在着。国际羽联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就规定:不得因治疗而延误比赛,一名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只允许召唤赛会医生使用喷雾一次。张志杰事件发生后,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就指出羽毛球比赛过度密集、强度过大。国际羽联的这种规定不仅增加了运动员带伤比赛的几率,还在客观上降低了治疗的地位。这种以比赛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只在羽坛存在。 在张志杰事件之后,国际体坛应该痛定思痛,通过修改规则赋予生命安全和治疗事务以更高甚至最高的地位。20多年前,针对暴力性质的背后铲球让众多球员遭受重创的事实,国际足联改进规则严禁背后铲球。此类案例说明,不科学的规则是可以打破的,改良规则是体育伦理的一部分。唯有先实现了规则上的“一路绿灯”,赛场内外、组织之间的关系才能随之理顺,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生命逝去的悲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