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9-18 09:24 编辑
2016年09月18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施大畏谈长征与他的《长征》系列组画创作
在日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上,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出版的王树增《长征》成为热销书籍。画家施大畏也是这本书的粉丝,早在《长征》第一次出版时就买下了它。书的序言中说,“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这些句子深深地震撼了施大畏,并影响了他的《长征》系列组画创作。
长征组画,实现自我蜕变
施大畏创作的《归途——西路军妇女团纪实》,记录了红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妇女武装西渡黄河,踏上艰险悲壮的西征征途,最终极少部分被营救回到延安的悲壮的历史事件。画面里,互相搀扶的红军女战士面容沧桑,神情悲壮,拖着受尽折磨的躯体艰难前行,令观者动容。
这幅获得了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的作品也激励施大畏实现了自我蜕变。《长征系列——生》《长征系列——湘江血·涅槃》 ……施大畏创作了一系列的长征作品,他割舍了画面中的闲情逸致,开始从历史和神话中寻觅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历史印痕。
“我理解的长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与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抗,第三就是党内斗争,归纳下来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长征系列——生》是有关自然环境的部分;《长征系列——湘江血·涅槃》刻画的是军事战役;《会师》则是表现和张国焘的路线斗争。”施大畏说,“长征的伟大,它不单单是英雄主义的象征,也是民族独立象征的表现。”
文艺长征,找回绘画初心
数年前,上海中国画院应邀前往美国纽约,在切尔西艺术博物馆举行“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不少美国观众对施大畏送展的巨作《长征系列——生》反响强烈。
“当时,外国观众问我,你为什么画长征?我说,长征不是一个政权替代另一个政权的前奏,而是中国人为了生存尊严的极限挑战。从一个民族求自信求独立的角度讲,长征是国际性的,那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这句话让美国人深深信服。华盛顿大学怀恩教授甚至说,他没有想到古老的中国画也能用如此现代的艺术表达方式讲述一个人类不向命运屈服的动人故事,从中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统一意志。
长征精神感动了一代代的人,长征精神也感动了世界。今天,我们为何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施大畏觉得,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也是一场长征,无论是长征题材创作还是神话题材创作,都是在找回绘画的初心,找回我们的民族精神。“正如当年最壮烈的湘江战役,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终于撕开了敌人的封锁线。其实到最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把就是胜利,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