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3|回复: 0

近期上海收发诸多协查函!流调、判密接,忍不住为上海市民这波操作点赞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2589

名博

发表于 2021-8-11 07: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说:杨浦疾控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一个不太平的暑假。七月下旬起,全国多地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德尔塔变异株来势凶猛,国内疫情“四处开花”。8月初,上海也通报一例本地确诊病例,罪魁祸首同样是德尔塔。
及时管控密接、次密接对于疫情防控起着重要作用。面对传播迅速的变异株,如何迅速筛查出风险人员?近20天来,在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流调工作和密接、次密接管控同步进行,每个日夜,“隐形卫士”快速出动、精准管控,只为再一次跑赢德尔塔这个狡猾的敌人。


图说:普陀疾控的王中王在打电话给市民

一起打篮球的陌生人,找到了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我国在这次疫情中积累的防控、治疗经验,目前为止仍然是非常奏效的。”对此,杨浦区疾控中心新冠防控流调组组长乔鹏深有感触。“国内疫情反复,我们及时调整了队伍,从常态化防控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尽管工作量井喷,但依然规范有序,和公安等其他部门的合作也十分默契。”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溯源、排查密接和次密接,为精准防控提供支撑。不久前,上海接到外省市协查函,找到一个住在宝山区的市民小吴(化名),他是外省市某确诊病例的密接。小吴透露,那天下着暴雨,他去杨浦区某体育馆打篮球,一起打球的共有9人。棘手的是,打球的人都是“临时队友”,球馆里合拍一起玩,至于姓甚名谁,对小吴来讲不重要。但对于疫情管控来说,这样的“自来熟”麻烦不小。小吴说,他只认识其中一个球友,其他都不认识。更要命的是,场馆登记并不严,信息不全,这给排查管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迅速把这批人都锁定?乔鹏说,大家想尽了办法。“我们问他,打球的人都怎么喊对方名字的?他们之间是否有亲戚朋友?”根据蛛丝马迹,包括现有的场馆登记记录,流调组最先找到一对父子,又根据这对父子提供的信息,把监控画面、人名系统筛查比对,最终,多部门联合,仅用半天时间就把9人都找了出来,迅速送去集中隔离点。
很多人不知道,一张出租车票、一个支付账单、一次停车场出入记录,都是流调的重要突破口,为确保时间闭环不留盲区提供有价值信息。乔鹏告诉记者,暑假里人员流动频繁,做流调、排摸密接次密接的难度更大了。“这一次,上海协助湖南排查出发去张家界并看过那场演出的人。有的已经回到了上海,我们先要电话询问他回上海后的行动轨迹,形成流调报告,再用最快的时间把他走过的路‘重走一遍’,科学判定次密接。”乔鹏回忆道,有一位密接者曾到五角场某餐厅吃饭,就是根据他提供的支付截图,很快查询到了他进店和离店的时间、近距离接触过的人,最终精准判定了次密接的范围。


图说: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流调处置完成后回单位

这波教科书式操作,点赞

“太难了,很多次处置除了现场调查,甚至还要用上侦察思维、大数据!当然,我们的工作也离不开受访群众,包括风险人员本身的配合。”说起流调工作,普陀区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员王中王(是真名)特别感慨。她回忆起自己调查的一批对象,可用三个字形容——“教科书”!
“这4个人是和其他同事一起去张家界旅游的,回来后看到网上报道,当时正在上班,4个人一看行程居然全对得上,自我判断基本属于密接,吓傻了,立马停下工作,戴上口罩,开车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王中王说,没多久,这4个人就接到了湖南疾控部门的电话,通知他们自我隔离,等待本市疾控部门的联系。令王中王惊叹的是,刚挂断电话,这4人就开始迅速回忆并整理自己在湖南当地的行程轨迹。“某日,入住某酒店,坐大巴车去某景点……”整整写了一手机屏的行程,从住宿、景点到交通工具,事无巨细!
“我觉得他们可以自己写流调报告了,是我调查至今最快搞定的一个!”王中王说,一篇合格的流调报告必须做到时间、空间和人物上的准确,很感谢上海市民的自觉、高效,她赶紧整理了全部信息发给急传科,后续排查也可以加快进度了。“你快速,我快速”,每早一个小时控制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对控制疫情的播散都是意义巨大的。
王中王的同事魏巍说,她也遇到一位十分自律的上海市民。这是一位南京关联病例的密接,不巧在同一时间与确诊病例选择了同一家餐厅就餐。“这位小哥哥电话中就十分配合,说话温文尔雅,因为他是密接,为了保证调查的严谨性,我们需要根据他自述的行程轨迹,去现场走一遍,并配合查看监控画面核实,据此判定次密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家又惊了,这位密接的防护行为,同样堪比“教科书”。
魏巍说,这位密接的轨迹涉及他们辖区的三个场所,包括商场、超市和快餐店。画面中,但凡他进入室内公共场所之前都会主动戴上口罩,结账基本也都是无接触式的,且以疾控部门对口罩“苛刻”的佩戴要求来看,全程无懈可击!即使是在快餐店,他也只在就餐时脱下口罩,吃完马上就戴上,而且落座的位置特地选择了角落,当时人不多,整个区域只有他一名顾客。所以,全程三个场所,普陀疾控只判定了两名次密——这两人其实也佩戴了口罩,只是不太规范,露出了鼻孔。
张文宏说,上海防疫部队做得好,离不开市民的配合,王中王也十分赞同。她说,疫情最初打流调电话需要反复解释证明“我是谁”,现在已不需要过多言语,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是第一时间就积极配合的,甚至还有好几个市民,从接到外省疾控电话,就开始打包行李,宅家等待转运,这令这段时间“枕戈待旦”的公卫战士们感受到了极大的暖意。


图说:针对本轮全国疫情,市疾控相关工作组正在讨论完善应急密接工作机制

协查如“接力赛”,每一棒都要接牢

疾控故事多,但很多都是不为人知的。最近,在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各个负责流调、密接的工作组,所有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电话不绝于耳。 一有任务来,立刻进入状态。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防所主管医师林声告诉记者,对于确诊病例的轨迹,有时公布只有短短几行字,实际上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背后都是流调人员的辛劳付出。整个调查过程漫长且艰难,流调队员必须帮助调查对象一点点回忆,一环环扣上。
林声同时也参与密接、次密接的处置工作。一天收发百封协查函,拨接上百个核实情况的电话,开数不清的会……这是他和同事们最近的工作状态。他说,德尔塔毒株传染能力强、传代间隔短,因此要迅速划定密接范围,及时、严密地落实管控。他回忆道,本轮全国疫情,上海7月下旬接到了来自江苏的协查函,应急密接管理小组立即“集结上线”。“先要核实密接在哪个区,迅速转给属地,他们电话联系当事人核实,及时通知隔离。”
密接、次密接如何确定?“根据轨迹,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摸排,进行风险评估,给予分类处置。”林声说,按照国家最新的规定,判定密接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疾控人员需要排查、追踪、并实施管控的人数较前有了大幅增加。被调查者自述非常重要,疾控的工作也要经得起复盘。但是,仍要科学判定潜在感染者,精确查明人员活动轨迹,这是上海精准防控的基础。
“上周日,江苏省发来一个协查函,一位当地确诊病例的密接者居住地址在上海黄浦,我们马上发给黄浦,经联络,这位市民并未回沪,直接去了浙江,我们再把函发给浙江。”林声告诉记者,每一个协查函都要有“句号”,人到过或在上海,马上处置;人不在上海,快速对接完成,绝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就像跑接力赛一样,每一棒都要接住、抓牢,否则就有可能花费更多精力、时间来应对风险。
第一时间介入管控,能够大大减少病毒再传播造成的疫情扩散。为此,“隐形卫士”付出了巨大的心力。8月3日上午,上海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报告了一例本地确诊病例;4日再次召开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截至4日14时,已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67人、次密接377人、筛查对象68517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多位疾控人员以及多部门抗疫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公安、医疗、民航、铁路、社区等等,大家协同配合,筑牢疫情防控的一张张网。“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速度!”这句网友的评论,赞的也是全上海市民的付出。
疫情没有结束,疾控部门的工作也在继续。林声说,市民如果接受到流调询问,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同时,最近国内的多个关联病例显示,规范的防护依旧十分有必要。希望市民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餐、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这是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也是保护整个城市。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来源:新民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1 23:25 , Processed in 0.0382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