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柴焘熊 日期:2021-06-25

■柴焘熊
熟悉崇明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农家一直以种花纺纱织布为主。20世纪初,崇明土布生产后大都通过北洋航线销往东北地区。但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北洋航线中断,丢失了那一地区的土布销售渠道。崇明农村里的纺纱织布人家,一下失去了很大的市场。许多靠收购、销售土布为生计的布庄,只能关门了事。崇明的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就有《东洋乌龟大炮响》这样的童谣在民间诞生:东洋乌龟大炮响,乡下勿听见布机响。种仔棉花呒去处,大小布庄全打烊。
1938年3月18日,崇明沦陷。那天的黎明时分,驻上海的日军共约1000余人,分乘2艘军舰,由5架飞机作掩护,来到新开河西边两三里路的海桥港,强行登陆,一路烧杀抢劫,在占领县城后,更是大肆抢掠,城内居民纷纷出逃。3月21日,日军分兵在新开河、堡镇、庙镇等处建立据点,并向公路沿线集镇搜索“扫荡”。两旁的集镇相继遭殃。崇明百姓由此开始了在日寇统治下的苦难生涯。
童谣《小麦叶子青又青》,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小麦叶子青又青,三月十八来了东洋人。先登海桥港,后上崇明城,杀人放火真凶恶,家破人亡无处去逃身。大家参加游击队,拿枪快快去打东洋人,先把地雷埋,再把炸弹扔,用尽力气拼刺刀,要让鬼子早早命归阴。
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队的多支部队,在岛上开始了与日本鬼子浴血殊死的抗战,连孩子们也有心杀敌。童谣《铜鼓咚咚锵》就表达了儿童们这样的心愿:铜鼓咚咚锵,喇叭声声响,我俚童子军,也要上战场。东洋乌龟凶,我俚本领强。拿刀杀伊千万个,赶伊回东洋。铜鼓咚咚锵,喇叭声声响,我俚童子军,也要上战场。东洋乌龟凶,我俚本领强。拿枪打伊千万个,送伊见阎王。
对于日本鬼子的疯狂扫荡,崇明的抗日游击队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组织力量,曾先后几次袭击鬼子伪军在堡镇和桥镇的警察所,缴获敌伪的枪支弹药,惩处为非作歹的汉奸,把敌人弄得焦头烂额。其中有一次,崇明抗日自卫总队四区的游击队,把被日寇强占并为其生产军棉的富安纱厂给炸了个底朝天,令其损失惨重,一时间让嚣张的日伪惶恐不安,连续数天在堡镇一带搜寻游击队,但仍一无所获。《富安纱厂炸弹响》就是讲述这一胜利的经过的:富安纱厂炸弹响,我俚高兴心里厢。汪伪汉奸东洋人,吓来半夜乱打枪。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喜讯传来,崇明岛上的孩子也高兴地唱起了《鬼子逃了》的童谣,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鬼子逃了,汪伪死了,天要亮了,我俚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