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60|回复: 0

郭沫若为什么说 “蔡文姬就是我!”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6-11 1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06月09日 15:15 来源:北京晚报


郭 欣


6月12日,是郭沫若先生离世38周年。盘点他跨越多个领域的不朽之作,历史剧《蔡文姬》的创作和演出最可谓起伏跌宕、一波三折。而且,关于这部戏的争论至今仍然难以画上句号……


《蔡文姬》为何酝酿了30年?


郭沫若是个写作奇才,速度之快让人瞠目。一个早上就可以写出数千字,而且落笔成章,基本不需要修改。他一生写过十余部历史剧,大多只是几天即可完稿,《孔雀胆》用了五天,《屈原》总共十天。1942年,他还创造了一年完成四部历史大剧的纪录:《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然而,《蔡文姬》从酝酿写作到演出却经历了漫长的30年时间,成为郭沫若一生中仅有的创作怪异现象。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叶,郭沫若携诗集《女神》以惊世骇俗的叛逆形象横空出世。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是他叛逆形象的两大支点。他把女性解放的矛头对准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陈腐道德观念,为“在家不必从父,出嫁不必从夫,夫死不必从子”的新道德奔走呼号。郭沫若选择了王昭君、卓文君和蔡文姬作为叛逆女性的代表,拟创作“三不从”三部曲。1923年历史剧《卓文君》问世,1924年《王昭君》诞生,而《蔡文姬》却迟迟没有动笔。1925年虽然创作了《聂嫈》,算是补上了三部曲的欠缺,但人们仍然期待着《蔡文姬》。


1958年7月,著名演员白杨随郭沫若赴瑞典出席世界裁军和国际合作大会,途中白杨忍不住问郭老:“能不能抽时间再写几个剧本啊?”1942年在抗日大后方重庆,白杨与金山、张瑞芳联袂主演话剧《屈原》,场场爆满。作为演员,能够出演郭老的话剧是一种难得的荣誉和享受。然而,郭沫若的回答却让白杨如坠五里雾中:“如果到了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一定要写!”什么情况下才算是到了不能不写的时候?他已经15年没有推出一部新戏了。


郭沫若和蔡文姬的经历有多少相似?


1959年1月25日,郭沫若突然在《光明日报》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尽管这篇纯系考证之作,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人们并没有更多联想。谁知郭沫若抛出此文不仅是为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正名,更是为即将诞生的历史剧《蔡文姬》造势。2月,郭沫若借白天陪同外宾参观访问的时机,仅用了7个晚上《蔡文姬》就大功告成。1959年5月21日,《蔡文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立即成为轰动性事件。


郭沫若写历史剧从来都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下的政治框架内加以审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30多年前,在他的构想中蔡文姬是一名叛逆女性。之所以执意回归汉朝,是因为在匈奴之邦受到感情和人格上的严重伤害,她的回归是一次人格尊严的自我救赎。30年后郭沫若笔下的蔡文姬变成了深明大义,在曹操的感召下,不惜别夫抛子,毅然回国继承父业,撰写《续汉书》。了却心结的郭沫若极为兴奋,仅在当年就发表了近十篇有关蔡文姬和曹操的文章,倾诉剧中未尽之言。


1959年5月16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开宗明义地声明道:“蔡文姬就是我!——是照我写的。”他继续解释说,“《蔡文姬》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他在不同场合又多次表达上述意思,生怕别人看不出来。戏剧家曹禺回忆说,剧本在人艺上演时,他看到郭沫若“一边看一边流泪,他对我说:‘蔡文姬是我用心血写出来的,蔡文姬就是我。’”


郭沫若为什么会对一千八多年前的蔡文姬一往情深呢?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找到。1927年,身为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有着中将军衔的郭沫若,因撰写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遭到国民党南京政府悬赏三万元的通缉追杀,他不得不亡命日本。他和日本妻子安娜共养育了5个孩子,过着极为困顿的生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决心别妻抛雏回国参加抗战。安娜因嫁给中国人,在日本受到歧视,特别是因掩护郭沫若回国而获罪。此后安娜靠租地种菜,独自担起养育子女的重任。郭沫若这段经历与蔡文姬何其相似!


《蔡文姬》为什么

长演不衰但争议不断?


从《蔡文姬》面世起,就不断听到许多诘问。郭沫若把剧名定为《蔡文姬》,而且剧情始终围绕蔡文姬展开。显然蔡文姬的塑造决定着该剧的指向。为此有人认为,弘扬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是剧作的不二主题。可是郭沫若在大呼“蔡文姬就是我”的同时,特别强调这出戏“就是要为曹操翻案”,难道《蔡文姬》是个复线结构、双主题?


有人认为主题应该是歌颂曹操的宏才大略和广纳贤才,蔡文姬能够如愿归汉,也是在曹操的光照下才得以实现。还有人认为这出戏是歌颂民族和睦、汉蒙亲如一家。另一些学者则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郭沫若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心世界,他对政治和现实的思考远非常人那么简单。当时正值“反右”斗争刚刚结束,此戏是呼吁更宽松的文化环境……还有人把目光落在了剧中人周近身上。这是个善于逢迎拍马、挑拨离间、陷害他人的奸臣。由于这个反派人物的戏份不亚于曹操,于是有人断言《蔡文姬》就是要揭露鞭笞时下的一种小人。


《蔡文姬》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剧理论的旷日持久的争论。郭沫若认为“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历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史剧家在创造剧本,并没有创造‘历史’,谁要你把它当成历史呢?”历史学家吴晗则认为:“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人物事实都是虚构的,绝对不能算历史剧……比如《杨门女将》、《秦香莲》,都不算是历史剧而是故事剧。”38年前驾鹤西去的郭沫若,给后人留下的是一部不朽的《蔡文姬》,还有一堆理还乱的历史剧与历史、与政治、与文学、与现实的诸多谜团。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7 01:59 , Processed in 0.0338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