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挂着教学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小黑板上写着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的考题,书桌上摆着墨水、笔筒和笔记本……这可不是学校教室,而是最近上海一家养老院面向认知症老人推出的个性主题房间,根据老人年轻时的职业和经历“定制”装修,让他们处于熟悉的环境,延缓认知症的恶化。 认知症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随着病情发展,患病老人的记忆逐渐受损,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年人已近30万人。为了唤回老人们被“偷走”的记忆,近年来,从上海养老机构内部到社区认知症筛查干预,各类场景和形态多样的认知症项目不断推出。 个性定制“怀旧疗法” 1939年出生的黄老伯患有重度认知障碍,几乎丧失全部记忆,完全不认识子女。据家属介绍,老人年轻时曾支边多年,仅剩的记忆也与此有关。看到熟悉的少数民族元素物品,老人会手舞足蹈。 半个月前,家属看到浦惠明川养护院推出面向认知症老人的定制房间服务,便将老人带来试住。“黄老伯的情况比较严重,除了突然情绪暴躁,还大小便失禁,用上了纸尿裤。”受认知症影响,老人已丧失语言能力,只能通过双手扯裤子表达上厕所的意愿。 和老人家属沟通后,一套定制化方案出炉。为老人“定制”的房间里,挂着民族服装,墙上装饰着民族风情画,床头摆着民族乐器,还有一顶少数民族皮帽。房间里还摆上家里带来的老人熟悉的床和椅子。 项目负责人说,院方在老人入住前会进行评估,向家属了解老人的生活背景和爱好,也会参考老人原先家中布置,尽量做到精准和个性化。“个性化定制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根据老人反应不断摸索,调整到老人最喜欢的状态。” 住进房间后,黄老伯特别喜欢那顶皮帽,常常有事没事就戴在头上。院方还定期为他播放他喜爱的民族歌曲,老人的情绪相比从前平稳了很多。 为何会想到个性化定制房间的创意?项目负责人说,曾有一家英国养老连锁机构在上海举办交流活动,据说欧洲很多养老院会在老人入住前一周对房间进行布置,摆放老人喜爱的物品,鼓励家属把熟悉的物品带来。 “受此启发,我们也尝试按照特定主题来布置房间,希望能更好地唤起老人的回忆,延缓遗忘。”负责人介绍,定制房间属于认知症治疗中的“怀旧疗法”,相对熟悉的环境能让老人情绪平静,不会感到害怕。此外,通过熟悉的物品唤起年轻时的记忆,“动一动脑”也有利于延缓认知症的恶化。 据介绍,此前推出的“老上海”和“老军人”定制房间被媒体报道后,吸引了不少人咨询,陆续有30多个家庭实地考察,目前已预定出12间。未来,院方将推出更多主题的房间。 定制化房间成本会不会太高?是否具备普及性?负责人解释,由于只涉及软装,部分家具和装饰由老人从家中带来,成本只比普通房间略高一点。“这两天已经有其他养老院过来咨询,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推广起来也不难,估计之后会有很多养老机构模仿这一模式。” 社区筛查预防更重要 “我们连续做了5年在线问卷和入户访谈,在满足认知症老人照护需求方面,养老机构承载5%-10%的服务,而75%的老人仍由家属照顾。”沪上首家专注于认知障碍社区支持的社会组织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费超说。 在上海,能住进养老院的认知症老人只是少数,大部分轻度认知症老人仍处于居家状态。但不少老人和家属对认知症缺乏足够了解,认为只是普通的记忆力衰退而非疾病,这为后续的筛查和干预带来很大挑战。 以在认知障碍中占60%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调查显示,在中国,轻度患者就诊率为14%,中度患者就诊率为25%,重度患者就诊率仅34%。同时,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从1990年到2016年,中国的患病率增加5.65%,而全球增幅仅为1.7%。 “保守估计,中国有1000多万认知症老人。”浦惠明川养护院负责人表示,为将专业的认知症照护知识传授给家属,计划未来在浦东地区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免费的宣教和筛查,帮助家属提早介入。 成立于2012年的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通过与居委会合作或依托体检等方式,已连续多年开展社区认知症筛查。筛查报告显示,在初筛阶段,认知障碍阳性人数占比在25%左右,部分街道超过30%。“初筛阳性的老人需二次评估,但愿意接受二次评估的老人只占一半,有的街道连一半都不到。”费超说,近几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增强,这一比例有所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希望能达到80%。” 为何筛查如此重要?费超解释,目前大部分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仅针对早期轻度认知症老人产生效果,如果不筛查,极易错过黄金干预期。为加强提前干预,去年9月,上海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项目,首批10个区28个街镇被列为试点单位。费超所在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的7处“记忆家”站点作为试点内容之一,已为500多户认知症家庭建立档案,并提供专业的干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