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0 13:50:00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泳婷 选稿:潘馨仪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7月10日报道:7月9日19时,在浦东新区LCM置汇旭辉广场边上的盒马菜市,“本地鲜——崇明蔬菜”货架前有不少市民驻足挑选,周老伯仔细端详后,便捧起一袋400克的崇明水果黄瓜放进购物篮;另一边,陆女士招呼其丈夫,“崇明番茄上次没‘抢’到,这次有了赶紧买两盒。”在该盒马菜市记者注意到,周老伯选购的黄瓜比一袋非产自崇明的580克黄瓜的价格高出近一倍,价格不低却依然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究其原因,质优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中显示,上海市崇明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得分超过85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记者了解到,崇明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9万多亩,绿叶菜种植面积3万多亩,蔬菜年上市量70万吨,蔬菜绿色认证率超过90%,绿色蔬菜生产方式已成为崇明蔬菜生产基地主流模式,并已形成全域绿色蔬菜产业体系。
“绿色认证”的蔬菜品质好在哪?
位于崇明区向化镇的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享农合作社”)在区内小有名气。日前,在向化公路上的一处蔬菜大棚里,一株株小番茄沿着铁丝结下了一串串果实,为了预防病虫害,大棚里用上了可降解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技术赋能传统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享农合作社负责人倪林娟表示,合作社通过智能装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针对农产品基地的情况和品控需求,推进农业系统智能化运营。
“全园区内的大棚从手动控制升级为电动控制后,可以远程实时控制监测大棚,‘一键’开关窗户、大门,‘一键’管道施肥。”眼下,上海正在经历一个漫长且雨量比往年明显增加的“梅雨天”,倪林娟得意地说,“有了技术加持,就不存在下雨天来不及关大棚窗户的情况,减少蔬菜被淹的可能。”自6月9日“入梅”以来,合作社每日可供市区30吨左右蔬菜,与往年持平,受雨水影响较小。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倪林娟说,“我们的番茄在2015年拿到了绿色认证,后来青菜、杭白菜、黄瓜、芹菜、萝卜等8个品种也陆续做了绿色认证,还有专门给盒马和叮咚配送的。”
想要认证为绿色食品,就绝不能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传统农药,对此,崇明实行的是封闭式管控模式,建立了覆盖全区16个农业乡镇的绿色农资超市。负责经销的崇明区霈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东表示,除了在农药销售上严格遵循绿色标准,2020年还将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推动农药减量和化肥减量,“根据测土下来它缺什么,去制定全年的用肥、用药的方案,让农民少花冤枉钱。”
优质优价,农民卖“舒心菜”,消费者买“放心菜”
“崇明蔬菜是稍许贵一点,但一方面好吃,另一方面吃得也放心。”市民陆女士笑着告诉记者。
优质优价,能发挥流通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又能让农民有议价权、卖“舒心菜”。倪林娟坦言,要减少品种、注重品质,现在享农合作社已经对接了20多家农业合作社及600多户种植散户,根据相关合作社和农户原先的种植基础,采取“一村一品”的方式,减少品种、统一标准、强化优势。
“崇明的绿色蔬菜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态生活方式。”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产业发展科科长邱源告诉记者,消费者看重的就是崇明无污染、绿色的生态环境以及规范的生产过程、安全的产品。
目前,区内享农、静捷、日鑫等10多家合作社已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线上新零售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崇明菜净菜日供应量约25万单,产品包括绿叶菜、特色蔬菜等,优质生产基地的专业化种植水平、净菜包装加工能力等也逐步与新零售渠道商的需求相匹配,满足市区消费者对崇明生态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崇明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自2019以来积极探索蔬菜“两无化”(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生产模式。如今全区“两无化”蔬菜年种植1000亩次以上,品种有杭白菜、生菜、青菜、芋艿等。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让更多有机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崇明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世界级生态岛重要机遇,发挥长江经济带河口之岛、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之岛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崇明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勇敢的姿态展现绿色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强劲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