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来源:上海党史 作者:辽宁日报
与三位夫人的悲欢离合(3)
忘年之交——于立群
好像是命运的有意安排,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经过介绍与小他24岁的于立群相识了。
第一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仅仅20来岁,梳两条小辫,穿一身蓝布衣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作为一个女演员,她在戏剧电影界已经能够自立,却丝毫没有感染到几乎无人不染的时髦气息。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
郭沫若之所以对于立群一见如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在日本期间曾经结识了天津《大公报》驻东京的女记者于立忱,并一度与之过从甚密。1937年5月于立忱回到上海后自缢身亡。于立群是于立忱的胞妹,郭沫若从她的脸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面影。
这次见面,于立群把大姐思念郭沫若的诗交给他。郭沫若用微微颤抖着的手接过了亡友的遗诗,心情十分激动。他想自己对于立忱的最好纪念,莫过于此:“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从此以后,他们常常见面。
于立群追求进步、向往光明。战争年月,北上的路途充满艰难险阻,郭沫若劝告她取海道经香港绕往武汉,由武汉设法到陕北读书。
于立群于11月26日离开上海去香港。郭沫若第二天也乘船秘密离开上海赴香港,他没有告诉于立群。所以,当于立群在香港见到郭沫若时,真是有些出乎意外。在此期间,郭沫若和于立群由相敬而相爱。
12月6日郭沫若与于立群等人又乘船到达广州。以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为总编辑的《救亡日报》于1938年1月1日在广州正式复刊。
郭沫若来广州后住在新亚酒楼。元旦这天,他突然接到来电,让他去武汉一趟,于立群本来就打算去武汉再转陕北的,为了结伴同行,她便与其他朋友分开,搬进了新亚酒楼。
新亚酒楼,成了于立群生活中的一个新起点,而对郭沫若来说,则意味着他在婚姻史上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于立群出生于官宦人家,后来破落了。受到家庭的熏陶,她喜爱书法,能悬肘写一手黑顿顿的正宗大颜字。于立群性格文雅娴静,住在新亚酒楼里整天只是不声不响地读书写字,和她写的颜体字一样,带些严肃的神情。有了这样一位严肃的“小妹妹”在旁边写颜字,惹得擅长书法的郭沫若兴味盎然,自然地充当起老师,陪着她一连写了几天大颜字。
笔能达意,墨能通情。郭沫若和于立群跨过了年龄和经历的差距,两个人的感情像墨汁一样浓得化不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