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5|回复: 0

人民公园不只有相亲角,这个角也成了新“网红”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0-6-8 14: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06-08 06:29:00 作者:秦东颖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付杨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内有个相亲角,国内闻名。殊不知,公园里还有一个健身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市民自发来此健身,目前已经形成日流量达500余人的“网红运动地标”。近日,改造升级后的人民公园健身角全新亮相,智能化的健身设施、焕然一新的步道,成为沪上公园健身场地的新示范。背后则是市体育部门开展大调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及市民积极参与健身场地改造过程的故事。

      大调研深入基层听市民需求

      单杠、双杠、石担、石锁……这些在其他市民健身苑点看不到的健身器材,让人民公园的健身角有些“另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这里的健身人群也从最开始的上海市民,变成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们。有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有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俨然成为上海城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市中心寸土寸金,人民公园里能有这样一片健身场地,实属不易。然而健身器材老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让这里的健身者们对改善运动环境有了迫切的需求。

      2019年大调研期间,市体育局在落实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同时,下基层找差距、补短板、求提升。7月,由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带队走访了延福绿地公共运动场和人民公园健身角,倾听市民需求。

      2004年建成的延福绿地篮球场是上海第一片市民公共运动场,因为面向篮球爱好者的功能和定位清晰,这里由黄浦区体育局出资进行场地翻新,并引入社会化管理,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为共享运动场。

      老旧的人民公园健身角如何完成改造升级?当时正在健身的85岁老人陈焕昌向徐彬介绍了公园健身角的情况,这里每天先后有几十支健身团队来运动,需求不一,改造升级不能简单地以新替旧。

      把众口难调变成各取所需

      众口难调,怎样让500多名健身者满意?由局长徐彬亲自牵头,市体育局群体处制定方案、具体落实。为深入了解健身者的需求,群体处与健身团队推选的代表,建立微信沟通渠道,及时联系。

健身者现场提修改意见

      群体处积极整合资源,鼓励健身器材厂商赞助新型的健身器材给人民公园健身角,让健身者亲身体验,同时也是产品展示。此举得到了多家厂商的积极响应。升级的益智健身器材,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与器材相关的健身教学视频,更智能化、人性化。遮阳棚则让室外健身免去日晒雨淋的困扰。

      当然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有健身者提出,希望保留原来的单双杠,因为平时用的人特别多;石锁石担也要保留,这都是“老法师”们自己打造的器材,是历史的见证;单杠区域的地上是一片沙坑,大家走进走出不免把沙子带出来,不利于公园的整洁,也要解决。对于群众的呼声,群体处工作人员一一记录,经过不下10次实地勘探,7遍方案修改,最终制定了让所有健身团队都满意的方案。

      改造升级后的健身角,根据健身者力量锻炼的需求,在新增卧推杠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存放石锁、石担的架子。全新的单、双杠,地上的沙坑用人工草坪覆盖,保证了场地的松软度,确保健身者的安全,同时解决了沙土飞扬的问题。人民公园方面还将健身角旁的几棵灌木移开部分空间,增加了健身区域的面积。



      在健身者的共同参与下,焕然一新的健身角满足了共性和个性的需要,而非传统健身苑点的“老面孔”。健身者们被市体育局的服务精神和高效所感动,特别送上锦旗,上面写着“发扬体育风尚,服务人民群众。”


      多部门联手让公园绿地“动”起来

      得知健身角已经完成改造,目前身在海南的陈焕昌老人在电话里向记者表达了喜悦之情。他说:“应该让更多的公园成为修身养性、市民锻炼的好去处。”他特别发来自己健身的视频,视频中的他皮肤健康黝黑,还能在单杠上翻十几个跟斗,毫无老态,这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锻炼的成果。

      据悉,大调研期间,市民反映的问题多集中在对身边体育健身场地的诉求,也提到能否在公园里建更多的健身设施。

      上海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争取达到2.4平方米。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上海市民体育健身的获得感,考验着体育与其他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也对探索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019年5月11日,市绿化市容局与市体育局联合编制下发《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设置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为满足市民就近健身需求,建设具有多功能、综合性、公益性的体育健身场所提供了保障。

      《导则》提出,按照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分别设置健身点、健身步道、球场等设施;健身点可以结合广场设置,健身步道可以结合园路设置。同时考虑到不扰民,要求设置在健身体育活动区内设置的球类场地,都将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并设置一定宽度的隔离带。在公园中的广场,以及园路设置的需播放音乐的健身广场,需要符合噪音管理的相关规范,设置一定宽度的隔离带,并配备分贝仪,确保噪音不扰民。


      近年来,通过体绿融合,市民获得更多的体育空间。据统计,目前本市配有体育设施的公园有150余座,每天在公园绿地中健身的市民超过百万人次。“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新增绿地5000公顷以上,建设绿道1000公里,在公园绿地和郊野公园,结合需求嵌入符合市民需求的健身活动场所。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秦东颖 题图来源:丁荣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8 00:02 , Processed in 0.0344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