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2|回复: 0

连载65《北大荒十年》知青往事150篇(五)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0-4-18 16: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寿义   老知青家园    7月15日


      往事129--

      我不会篆刻,但附庸风雅,非常喜欢印章。我有十几方印章,除了几方是闲章、藏书章以外,都是大大小小的姓名章,其中也有返城后因工作需要单位统一给刻制的工作姓名章。


      我的第一枚“手戳”


      在这十几枚印章中,我拥有的第一枚印章(读小学中学时作业本上的橡皮姓名章不算),是我最中意、最珍惜的印章之一。现在我已经轻易不用它了。


      我们是 1969 年 6 月 27 日到达农场的,7 月 25 日,分场“开资”了。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领取工资,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我们开始了自食其力。


      分场队部的会计室里临时用一张办公桌堵着门,南面靠窗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一个个信封,一人一个,好家伙,共有几百个,会计出纳手忙脚乱。队部走廊上挤满了人,一片吵吵巴火。


      开始发放工资了,会计手里拿一本花名册。第一个知青自报家门,姓啥叫啥。会计拿支笔在花名册上点着从上往下找,没有;再翻过一页,点着从上往下找,没有;“几连几排的?”再翻过一页,点着从上往下找,有了!


      “戳呢?”

      “戳?什么戳?”

      “手戳!”


      “手戳?什么手戳啊?没有啊!”知青老兄一头雾水,傻了。


      “开支得咔个戳!”有老职工扬了扬手里的“手戳”,热心地指点着。我们一看,原来是图章!我们没有图章啊。谁有?我们都没有!


      “这么的吧,这回先签个字。往后去刻个戳!啊?”


      平生第一次领到的工资是多少?48 元!


      我们是 6 月下旬到达农场的,算半个月;7 月一个整月。月工资 32 元,一个半月总共是 48 元!


      一大笔巨款!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钱!人人从“无产阶级”变成了“大地主”!我们成了“有钱人”了!队部一片欢歌笑语。接下来就是小卖部遭遇了一通抢购潮。


      趁休息天,我专程跑到场部,加上从家里带过来的备用的钱,凑个整,往家里汇了 50 元钱,这是我做儿子的回报父母汇出的第一笔钱!填写汇款单的时候激动得手都有点哆嗦,字迹歪歪扭扭的(比平时歪歪扭扭的更厉害)。十来天以后,我收到家里来信,父母又是高兴又是不安,母亲还把我好一通数落。


      农场讲究“官凭文书私凭印”,每月开支一次,一年就有十二个“小丰收”,一直签字领取工资也不规范。所以我利用第一次回家探亲,惦记着到“长江刻字店”刻了一枚印章。


      我仔细挑选了材质和字体。这枚印章材质是水晶的,一面刻着虾戏图,原来花纹还是彩色的,日久天长,给磨成了本色。印文古朴,舒展大方。连材料带刻工,我记得好象是不到四毛钱,等于白给。


      曾见过当地职工还有把印章套进钥匙圈的,那得有点本事,嘀哩嘟噜一大串,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显摆。这有啥稀罕的?回农场后,我也有了自己的“手戳”。


      每次使用完“手戳”,我都仔仔细细地擦拭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包起来。看,四十多年过去了,“咔”出来的印还是那样的清晰!


      现在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手戳了,退休工资按月会直接打进卡里,花钱上 ATM 机上取。方便则方便矣,但缺少了一份当年用“手戳”领取工资时的那样一种期待,那样一种急切,那样一种兴奋,那样一种喜悦……


      往事130--算一笔账

      昨天晚饭多吃了两口,有点吃饱了撑的,突然想起算一笔账。


      我是1969年下乡来到黑龙江某农场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是 32 元!这让当地一些干部、老职工接受不了,非常不服气:凭什么,他们一来就能拿 32 元,凭什么?!而一些干部、老职工仅仅比我们多了几元钱,甚至,和我们平起平坐!生气也好,不平也罢,的确,我生平第一次工资就是 32 元。


      当时,知青住集体宿舍,须扣除每月 0.20 元房费,则

      实领:32.00 – 0.20 =31.80 (元),

      平均每天收入:31.80 ÷30(天)= 1.06 元 (元)

      说来不怕荒友见笑,当时,我有一个宏伟的计划,或者说是梦想:每个月“攒”10元钱!


      一来,好赖是参加工作了,家里本来就不宽裕,我来黑龙江后,妹妹还得去安徽插队落户,如能攒够30、50元的话,寄回去贴补家用,也算是做儿子的一点孝心;二来,如果有机会回家探亲,来回车费得筹划好。那么


      ( 31.80 -10.00 )÷30(天)= 0.73 (元;四舍五入,取整;下同),这就是我平均每天可以支出的费用。


      我是这么安排生活的:


      早饭:2 个馒头(2两、0.04元 / 只),1碗豆浆(0.02元 / 碗),

      则:0.04 × 2 + 0.02 × 1 = 0.10 ( 元)

      小计:0.10(元);


      上午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午饭不吃饱架不住:


      午饭:4 个馒头(2两、0.04元 / 只),2盆炒菜(0.10元 / 盆)

      则:0.04 × 4 + 0.10 × 2 = 0.36 (元)

      小计:0.36元(元);


      这样,晚饭理论上仅剩下:0.73- 0.10 - 0.36 = 0.27 (元)


      下午也是繁重劳动,消耗体力也许更大,不吃哪里架得住?虽有心“节流”,但抵制不了饭菜的诱惑,“一咬牙、一跺脚”,只好超预算了:


      晚饭:4 个馒头(2两、0.04元 / 只),2盆炒菜(0.10元 / 盆)

      则:0.04 × 4 + 0.10 × 2 = 0.36 ( 元)

      小计:0.36(元)。


      一天合计:0.10 +0.36 + 0.36 = 0.82 (元),出现了红字,超支 0.09 元!


      一般,早饭通常不会改变,也不会省;午饭和晚饭会作一些调整,多吃馒头,少吃菜,因为,少吃一盆菜,往往可以多吃 2 - 3个馒头。我的记录是曾一顿一口气吃了 6 个馒头,菜还不算,可以想见当时的劳动强度之大。


      如果碰到下暴雨不出工,或者活儿相对较轻,会吃的少一些。我记得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忙时吃干、闲时喝稀”(大意),我基本上是按照他老人家谆谆教诲去做的。


      一个月能攒够 10 元钱的月份并不多,总要差那么一两元、三四元,因为,除了吃饭以外,总还有一些针头线脑、邮票信封等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添置。后来,我对“计划计划,不过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计划不如变化”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我常常自责没有毅力,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事实上,劳动强度那么大,二十郎当岁特别能吃,我真的放开肚子吃的时候也不是很多。


      还记得每次回上海,在火车上吃的第一顿,0.30 元一盒的盒饭,我们都是一人来两盒,那么的香,吃下去才觉得心里踏实了一些。我们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狼狈样子,每每引来同车旅客集体的注目礼,这使我就是现在回想起来都还倍感羞愧。


      在农场整整 10 年,看看 10 年总收入:

      32.00 × 12 (月)= 384.00(元)

      384.00 × 10 (年)= 3840.00 (元)

      最后 2 年加了工资,加到每月 37元,与 32 元有个差价,则

      (37.00 – 32.00)× 24 ( 月 ) = 120 (元)

      1969 年至 1979 年下乡在黑龙江农场收入合计:

      3840.00 + 120.00 = 3960 (元)!


      我是 1979 年回上海的,随身带了积攒许久的一笔“巨款”—— 200 元!特意换了 20 张连号的“大团结”,小心翼翼地珍藏在随身的包里。


(未完待续)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4 02:04 , Processed in 0.0339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