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0|回复: 0

为南浦大桥提供抗震设计的那位院士,刚刚走了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5-3 18: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彭德倩 2016-05-0313:34:43


提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上海人都知道;然而这位为国内包括杨浦、南浦在内的千百座大桥抗震保稳的大师,并不为大众所知。他叫范立础,今天上午,这位83岁的老人,静静离去。


今天上午,我国桥梁抗震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因病去世,享年83岁。提起他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知。而在25年前,他参与并完成了南浦大桥的抗震研究。如今,大桥尤稳固,斯人已远行。

空中拍摄的上海南浦大桥引桥


1988年初,当时的上海市建委召开会议,决定自主建设南浦大桥,通过专家评审,决定采取同济大学提出的结合梁桥面斜拉桥方案。以中国人为主进行自主设计,这在当时是挑战,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学术领域的机遇。同济大学组织力量,担任科研项目的总承包和东引桥设计。范立础教授负责完成该桥的抗震研究,与团队一起解决了大跨度斜拉桥工程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保障了设计、施工工作顺利进行。而在此后的杨浦大桥设计上,在大桥边墩安装防震拉索等“南浦”创新,得到进一步应用。


日本桥梁设计专家伊藤学教授在参观南浦大桥后感慨地说:“我们原本以为中国工程师不敢自主建设这一工程,但是你们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按照你们的造价,我们做不下来。”中国人以不足日本概算一半的造价,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成了南浦大桥,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成为中国桥梁在90年代迅速崛起的开创性事件。


挑起重担,并非偶然。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范立础的老师,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李国豪,找来已经回到同济大学搞教学的他,问他愿不愿意啃桥梁抗震这块硬骨头。虽然范先生从来没有搞过桥梁抗震,但他没有二话,从此踏上了一个新的领域,一干就是40多年。


所谓桥梁抗震,其实指的是桥梁结构抗震。据统计,地震经常发生,全世界每年可达数百万次,而5级以上的较强烈地震会造成灾害,平均每年有十多次。比如我国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丰南的强地震就造成该地区中等跨度大部分摆柱式支座倾倒,有的墩台倾斜,桩柱式墩的基桩折断,甚至墩倒梁落………


自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建成了百余座各种类型的斜拉桥,成为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既然有这么多的桥,这些桥又裸露在苍穹之下,这些没有任何防护,没有穿任何“外衣”的桥梁极易受到自然侵害,风、地震都是它的天敌。在地震区建造桥梁,为使其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有足够安全,或减轻震害而便于修复,要研究桥梁结构抗震。其内容包括桥梁震害宏观调查,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范立础院士研究的就是这个,研究桥梁震害的直接起因。


范立础先生率先开创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桥梁抗震学科,对桥梁减震、延性及特异桥梁抗震设计作出卓有成效研究,创造性提出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率先系统研究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并主持编制大型应用软件,成果已应用于几十座桥梁,如上海杨浦大桥、长江江阴公路大桥、上海双层高架、立交桥等。


他在桥梁抗震领域取得国际公认的理论成果。其中“桥梁抗震理论”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南浦大桥工程”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探索从未止息。国家重点工程——四川雅泸高速公路上的30余座桥梁应用了弹塑性抗震挡块,历经汶川地震完好无损。苏通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则用上了400多套创新设计的双曲面减隔震支座,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更节约工程造价约3.9亿元……这些,都源于范立础负责开拓研发30多年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给更多大桥扣上抗震“安全带”。该项目获2009年度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成果已被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采用。我国目前在建的400米以上大跨度桥梁中,有70%的抗震设计是由同济团队负责的。


同济大学官网页面,关于范院士,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或许已客观记录他的学术人生——


“195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40余年来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桥梁抗震领域内获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主编教材与科研专著十余本,1990年以来发表论文近150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40余名。在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桥梁抗震研究室,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学科研究队伍。创造性提出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率先系统研究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并主持编制大型应用软件,已在全国20余座重大桥梁工程上应用。他主编了公路和城市的多部抗震指南和规范及有关的理论和应用丛书。在国内,七五、八五、九五都参加大型国家级研究课题。先后获得茅以升桥梁大奖(个人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各类重要奖项十余项。”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1:03 , Processed in 0.0328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