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奋斗40年接掌“总统”
蒋介石和蒋经国。
3.承继“大统”
当蒋经国抓到党权之后,必然考虑“总统”问题。其实,蒋经国身为国民党中央主席兼任“行政院长”,党政大权归于一身,“总统”严家淦不过是徒有虚名。
严家淦识时务让出“总统”
蒋介石去世后,严家淦继任当了3年“总统”。有评论称:“在严家淦担任‘总统’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的‘国家元首’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莫不与蒋经国先生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使政治体系的动作,并不因权位的名实不符而有龃龉之感,这也是严家淦政治艺术高明之处。”1978年,严家淦“总统”任期届满。当“国民大会”一届六次会议来临之际,严家淦非常知趣地以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写了一封信,写道:“家淦盱衡‘革命’情势,深感愈接近最后成功,困难愈多,冲击愈大,非有坚忍、弘毅与睿智之‘革命’领导,实不足以克服重重险阻,达成‘反共复国’之艰巨任务……蒋主席经国同志乃本党提名为第六任‘总统’候选人之最适当人选。”
对于严家淦的推荐书,蒋经国表示谦让,两次请国民党元老劝严家淦继续留任。但严的回答十分简单:“当然经国先生担任了。”坚决表示放弃竞选“总统”。1978年2月14日,国民党十一届二中全会开幕,出席会议人员以起立方式通过蒋经国为第六任“总统”候选人。对于严家淦识时务、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蒋经国表示感激之情。蒋经国在赞扬严家淦的同时,制定并通过了“卸任‘总统’礼遇条例”。根据此规定,卸任“总统”享有7项礼遇,其中包括依现任“总统”月俸按月致送终身俸、供应处理事务人员及事务费、供应安全护卫等。由此礼遇可见蒋经国对严家淦的厚待与感激之情。不仅如此,严家淦卸任后,蒋经国对他一如既往,仍委以重任。
“小蒋用人确有一套”
蒋经国在获“总统”候选人提名后,提名台籍出身的谢东闵为“副总统”候选人。谢东闵,1907年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中学毕业后去上海,考入东关大学法学院。抗战期间任香港战时邮电检查处日文部主任、《广西日报》电讯室主任、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科长。1945年台湾光复后返台任高雄接管委员会主任、高雄县长。1946年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副处长,兼任台湾省合作金库理事长。1947年任台湾省教育厅副厅长,兼台湾省党部执行委员。1950年出任国民党台湾省改造委员会委员。1954年出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957年至1963年出任台湾“省议会副议长”、“议长”,1972年当选为台湾“省主席”。
蒋经国之所以选中谢东闵,除了他的地方行政经验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谢东闵与蒋经国有着深厚的关系。据蒋经国称:“我在重庆时就认识谢东闵同志,到了台湾我们共同创设‘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后来两个虽在不同的岗位工作,但一直是要好的朋友、同志。”对于蒋经国提名谢东闵为“副总统”候选人的用意,有评论颇为深刻:“由谢东闵担任‘副总统’,对外,改变观瞻,杜绝海外‘台独’分子攻击国民党专政的口实;对内,国民党政权正走革新之路,逐渐将统治权移交台籍人士,削弱新生代夺权的号召。”蒋经国此举充分显示其用人弹性,就连党外领袖康宁祥也说:“小蒋用人确有一套。”
蒋经国发布三点指示
2月19日,“国民大会”一届六次会议在台北召开。3月21日,大会进行“总统”选举,蒋经国以1184票当选为“总统”。从1938年年初从政,到1978年当选“总统”,蒋经国整整奋斗了40年。
蒋经国接掌“总统”大权之后,念念不忘乃父的教诲。然而在做法上,蒋经国的确比蒋介石统治时期开明。台湾虽仍处在军事戒严体制之下,但蒋经国特别强调民主政治,就在他就职“总统”当日,他向主管宣传的负责人发布了三点指示:第一,今后不希望再有“蒋经国时代”这一类名词出现在报纸杂志之上。他认为今天是一个民主的时代,不应再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如果真有‘时代’的话,只有群众的时代,而没有个人的时代”。第二,今后不希望称呼他为“领袖”。他认为国民党只有两位领袖,一是孙中山先生,二是已故的蒋介石总裁。除了他们两人之外,没有人可以再被称为领袖,他个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一个普通的国民。第三,今后不希望有“万岁”的口号出现。他认为只有国家民族的万岁,只有三民主义及国民党的万岁,没有个人的万岁。
对反对势力采取较宽松政策
在用人路线上,蒋经国继续推展“本土化”政策,不仅起用谢东闵出任“副总统”,而且大力选拔省籍才俊,为自己的统治增添新的民主广告牌。具体做法是:1.为提高台籍人士的政治地位,进行舆论宣传,“台人治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此举客观缓解了省籍矛盾,但为“台独”势力活动提供了政治舞台;2.提拔大批台籍人士问政、参政;3.全力发展台籍人士入党。国民党退台之初,其党员成分主要是大陆籍人士,台籍人士所占比重很小。蒋经国为贯彻“向下扎根,向上发展”的方针,遂在台籍人士中全力发展党员。在261万国民党党员中,台籍党员已占到80%以上。国民党成分构成的根本变化表明:这个曾经是全国性的政党已经蜕变为地域性政党。
蒋经国为了显示与其父统治手法的不同,还对反对势力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一方面对一些反对国民党的人士不再一味投进监狱,而是将其放逐到岛外去。同时,蒋经国执政之初,一度以青年之友的姿态,鼓励青年人问政议政。受蒋经国的鼓动,台湾10年政治冰峰期后默默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增强了问政勇气,他们组织起来集体加入已在台湾社会颇有名气的《大学杂志》编委会,将该杂志改造为政治性刊物,以反映青年人的政治诉求。这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革新保台派,也成为党外势力的中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