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32|回复: 0

易中天读《勇敢》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29

回帖

13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38

名博

发表于 2014-4-7 1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中天读《勇敢》
易中天:厦门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三国”。著有《品三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山之石》等。
    我从小就喜欢“诸子百家”,但是半懂不懂。1978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我的导师有一个观点——基本上也是学术界的共识,凡是学古代文学史、哲学史专业的都要过先秦关,这个是基本训练。《逍遥游》一开始说,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飞起来九万里,一路上飞过去激荡起海水三千里,花六个月时间从北海飞到南海。于是那些雀、斑鸠、蝉就嘲笑大鹏,说你飞那么远干什么。这个故事我们一直解释为雀是可笑的,它们不知鸿鹄之志。但是在我重读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因为庄子的观点是“齐物论”,就是大的、小的、美的、丑的都是一样的,只要你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都是生命,都是“活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才是庄子的思想内核。但是庄子又明明嘲笑了雀,为什么嘲笑呢?我的结论是,庄子不是嘲笑“雀之小”,而是嘲笑“雀之笑”。大的且没有资格去嘲笑小的,小的还去嘲笑人家大的,这不是很可笑嘛。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什么呢?是宽容。
    大多数人阅读这些经典,都难免管中窥豹以己度人。更何况我们读经典,原本就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智慧。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也只属于自己,谁也不能代替别人去体验,去思考。阅读经典,不能替代体验。追慕先哲,不能替代思考。而体验和思考,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去完成。自己读,用心读,读出什么是什么。只要有所领悟,有所启迪,就好。
    我去新疆支边的时候,所在的地方叫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我选择去支边,是受到一本文学作品的影响。我那时候是文艺青年,苏联作家写了一本书叫《勇敢》。《勇敢》的故事是讲莫斯科、列宁格勒的一批青年去建设一个共青团城。我受这个影响,我说我也到西部去,也建设这么一个共青城。我也写要一种中国的勇敢。我非常清楚作为一个志愿者到西部的基层工作是什么意思,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你坐在西去的列车上,看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时,会有远离现代的困惑和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孤独。想要战胜这种困惑和孤独,我的办法是读书,在连队小小的煤油灯下读书。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体会到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就在于心灵的寄托和灵魂的安顿。在那个无书可读的年月,让我印象最深的书便是《毛泽东选集》,它让我学会了从书中去领略思想方法。
    在那个时代里,我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就是浩然先生的《金光大道》和《艳阳天》。无论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有多少不是,但浩然先生对农村和农民的情感是真实的。他的作品,充满乡土气息,贴近人民群众,全无八股腔调,至今值得学习。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读书是非常投入的,我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从头至尾抄写了一遍,激动不已。而现在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实事求是地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大有时间和耐心慢慢地去品读一本厚厚的书。我记得参加在山东济南举办的“书博会”时,有人讲,温总理读书的办法就是每天读一小段。
阅读方式是个人的选择,无论读什么书,只要是自己喜欢读的就好。
(原文为<易中天:在煤油灯下读《毛泽东选集》> ,实习生 商凝瑶整理,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5
从个人空间进入记录,测试能否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4-3 14:28 , Processed in 0.0361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