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由解放军总后勤部提出、60年代由毛泽东肯定并完善的“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那是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为应对外敌侵袭而做出的一项战略举措。 在随后长达16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我国在包括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巨资(达2052.68亿元),动员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民工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苦、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 三线建设的初衷是防止外来敌人的突然袭击的,但是敌人没有来。然而,这并非空穴来风。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虽然没有在战争中显示出它的作用和价值,但却在后来的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线建设最现实的结果,是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推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