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9|回复: 0

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红军

[复制链接]

913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067
发表于 2019-6-28 1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8日  记者 何 勇 申智林摄影报道)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彭家祠堂,褐色的老木房子静默伫立(见图)。6月25日,湖南省绥宁县黄土矿镇同乐村村民围在堂前,讲述红军的故事。

  “就是在这里,贺炳炎将军在手术中被锯掉了右臂。”村民袁均尾指着一角说。一块木门板架在两条长凳上,就是当时的手术台。没有麻醉,没有手术器械,墙上挂着的木工手锯,无言地诉说那个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手术场景——在约两个小时里,血肉,在铁锯条下一丝丝撕裂;毛巾,被紧咬的牙关一点点磨烂……

  1935年12月,红军部队到达绥宁时与敌人交战。枪弹如雨,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多处负伤,右臂被炸得血肉模糊。他被抬到了设在同乐村彭家祠堂的临时战地医院,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做了截肢手术。

  袁均尾的父亲盛芳珍是红五师通信兵,尾椎骨被打穿,也在此救治,目睹了贺炳炎的手术过程。这一幕,当地百姓同样看在眼里,他们为红军战士的惊人意志所震撼,更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所折服。淳朴的百姓决定,要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战场上受伤的红军。

  此后,红军部队向武阳转移。盛芳珍等21名战士因受伤严重不能行军,被托付给当地老百姓。村民彭华崇冒着生命危险,把盛芳珍藏在家里,收养为第三子。

  “后来国民党抓壮丁,三丁抽一,彭华崇爷爷想把自己孩子送去。”袁均尾说。最终,在其他村民帮助下,彭华崇把盛芳珍过继给表亲袁子桐,保全了这名红军战士。

  “我父亲从姓盛,到姓彭,再改姓袁,最终在乡亲们的保护下,活了下来,2012年去世。”袁均尾感慨。

  长征期间,仅湖南郴县游击队和中共宜乐工委就安置红军伤病员700多人,红军有的被乡亲认作儿子,有的被当作女婿,躲过敌人疯狂的搜捕。

  看似,原本非亲非故,终至骨肉之情;其实,原本即是一家,方有鱼水情深。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5 07:39 , Processed in 0.0275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