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85|回复: 0

美一向喜欢颠覆别国,为啥没灭了古巴

[复制链接]

98

主题

6

回帖

180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06

名博

发表于 2016-3-25 21: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邗沟边的一棵树 于 2016-3-25 21:31 编辑

原载   环球网     文 /  劳木




      在奥巴马访问古巴的海量报道中,对曾影响美古关系历史进程的两件大事被忽视。 美古交恶半个多世纪这一页已经翻了过去,但回顾这两桩事,对认识国际关系的变动不居,体味“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类政治名言,不无裨益。

       第一件: 古巴革命后,卡斯特罗从对美国友好到完全倒向苏联。

       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府。他出任总理之初,对美国表示友好的态度,与苏联保持距离。美国很快就宣布承认古巴新政权,并与之建交。4月,卡斯特罗访问美国,受到艾森豪维尔总统的热情欢迎。美国的示好,是想把古巴纳入美国势力范围,使其“美国后花园”的定位不变。同年6月,古巴政府领导成员变动,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掌控重要部门,并开始实施对外国企业无偿国有化政策,大量美国人的资产被沒收,触到了在古巴的美国大财阀的疼处。美国恼羞成怒,于1961年4月15日宣布同古巴断交,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停止进口古巴的蔗糖,实行石油禁运。

       同年4月15日,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的B-26轰炸机对古巴连炸两天,随后,由中央情报局在危地马拉培训的1500名雇佣兵在古巴猪湾登陆,计划首先占领附近的机场,站稳脚跟后,把盘踞在迈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搬到这里,然后以“古巴政府”的名义请求美国出兵,一举推翻古巴新政府。孰料不到72小时,这伙乌合之众便被一网打尽,200多人被打死,1200余人被俘。次年12月,美国政府以价值5300万美元的食品和药物交换了这些俘虏及其家属。

       当时,正热衷于同美国争霸的苏联,很想在拉美寻个立足点,古巴又需要帮助,双方一拍即合。苏联向古巴出口石油,进口蔗糖,两国越走越近。正是美国和苏联的一个打一个拉,使古巴一步步倒向苏联。有人形容,古巴那么快就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员,很有些“逼上梁山”的味道。这说法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这也从另一层面提醒世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是外交大忌。





       第二件: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发美苏核大战。

       这个事件被认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苏联同美国争霸,但自感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性军事力量,像中远程导弹,远程轰炸机等远不及美国。如果在古巴部署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可以弥补这个不足。1962年7月,苏古达成秘密协定,苏联将在古巴部署几十枚导弹、数十架轟炸机以及4·5万苏联军人。到10月初,相当数量的导弹和飞机被偷偷运抵古巴。美国发现后,总统肯尼迪以不惜一战的强硬态度要求赫鲁晓夫撤走导弹和飞机。双方讨价还价。10月26日和27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连写了两封信,答应美方要求,但提出两个交換条件:美国必须从土耳其撤走导弹,承诺永不入侵古巴。肯尼迪表示同意,同时下令:美国政府官员不许发表讥讽对方“投降”之类剌激性言论,他还称赞赫鲁晓夫作出了“有政治家风度的决定”。他认为,不能把任何一个大国逼得走投无路而不顾一切地投入战争。

      有专家这样评论古巴导弹危机:“它作为国际关系史的经典事件,为后人解决危机冲突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式。”

      关于古巴导弹危机,以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赫鲁晓夫的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这段插曲其实有更多内涵,其中之一是,似可以解答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疑问:美国到处颠覆别国政权,为什么不出兵灭了身边的小小的古巴?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6 12:19 , Processed in 0.0306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