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9年4月2日正式入党的,但是1947年3月我就参加了沪新中学地下党的外围组织。89岁的姚海康近日在市政协举行的座谈会上说道。时值上海解放七十周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携手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一书,以36位亲历者的口述还原70年前那段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该书作者代表、89岁高龄的姚海康现场分享了他在迎接上海解放过程中的珍贵记忆。
我完成了地下党交办的特殊任务 当年的他,勇敢地驾驶自家小汽车一次次运送战友脱离险境,他的家也成为隐蔽战线重要的庇护场所。他在现场回忆道,入党后组织上知道我家有小轿车,要求我赶紧学会开车,解放上海时候用得上。于是我马上去汽车学校学习驾驶,每天一小时,两个礼拜后终于考出了驾驶证。“那时候路上人少,交通比现在简单,所以我学的也很快。”姚海康说。
新书出版座谈会现场(摄影:周欣怡)
1949年4月26日,上午9点左右,姚海康接到在交通大学读书的中学同学周耐德的电话要尽快开车到交大后门等他。我问他什么事?他只是说:“你来了就知道了。”我立即开车前往。等我驾车到约定路口,就见一人从交大后门处奔过来,他打开车门坐进来时,我才看清就是周耐德。只见他从头到脚满是灰尘,简直认不出来了。他一上车就说:“快开车,先到你家,再与你详细谈。”
这时姚海康才了解到,当天凌晨,国民党军警突击搜捕交大进步师生。被值班巡逻的同志敲响警钟惊醒后,周耐德在宿舍天花板夹层里躲了一夜,才躲过了搜捕。
姚海康回忆70年前的岁月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国民党军警还对其他大学的进步师生进行了大逮捕。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采取更隐蔽的方式,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姚海康说,通过加强联络,我们组织起了数万人的“人民保安队”,参与保卫上海的工厂、学校、仓库和码头,并调查敌情,以更紧张的战斗姿态,做好迎接上海解放的各项准备工作。
家里藏了十位被搜捕的革命学生 姚海康家是一个大家庭,住屋外是木行和锯木厂房,进出人员多且杂,隐蔽条件较好,又有电话,便于对外联系。因此,他的家也成为隐蔽战线重要的庇护场所。
“一些同志都找到我家来隐蔽开展迎接解放的工作,徐惟诚同志曾于1948年经组织介绍,以学联同志的身份来我家隐蔽居住工作了五六个月,解放后才知道,他那时在我家编辑《学生报》。”姚海康透露,“四二六”大逮捕时,他带来了大夏大学的4名同志。另外,原沪新中学读书时的老同学侯杰、周耐德各带了一两个交通大学、大同大学的同志来我家隐蔽工作,共有10人。为了安全起见,大夏大学的5名同志住在三层阁,其他同志住在另一房间,互相之间都不联系,连吃饭也是分开的。外出工作回来,都要仔细观察身后是否有特务盯梢。
5月25日拂晓,从我家门口的苏州河边上传来了枪声,解放军已占领了苏州河南岸阵地,与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对峙着。我们是多么想马上冲出去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但我们还得耐心等待组织通知。
《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
后来我接到了“开汽车到设在大同大学的上海人民保安队沪西区指挥部报到”的通知,我的任务是担任汽车驾驶员,根据指挥部的安排,哪里需要,就开车到哪里去。比如运送人民保安队臂章、送同志去接管、送同志去电台广播宣传以及每天到第一师范学校运饭菜等等……
在驾车执行任务中姚海康也多次遭遇国民党袭击。后来有同志问他:“你当时不怕危险吗?”他说,当时只是想努力完成好党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根本没去想危险不危险的问题。
英雄部队为上海解放立下功勋 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宇的父亲也是上海解放的亲历者。“上海解放战役当中有一支参战时间最早、战斗任务最重、牺牲人员最多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战军第87师。这场英雄部队为上海的解放立下了功勋。”张晓宇说,我的父亲就是87师的师长张强生。
1949年5月12日上午10时,上海解放战役第一枪由87师打响。当时的战术是卡住黄浦江,不让敌人黄浦江撤退,形成关门打狗态势。“要掐断黄浦江,夺取吴淞口和高桥就尤为重要。87师的主要任务是占领月浦,拿下淞沪的门户,为别的部队争取主动。”张晓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的职位最高的是87师259团团长胡文杰,胡文杰本来负责攻打月浦镇北边的叶大村。但是月浦战斗打的很艰难,主攻月浦的260团伤亡惨重。我父亲打电话给胡文杰,让他带两个营前来支援。
胡文杰亲自带领第2营、第3营投入月浦攻坚战中。经过一轮轮冲锋,至15日拂晓前,我军占领了月浦全镇。但敌人的反扑也非常猛烈,15日黎明,一场恶战很快就开始了。国民党军队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数十艘军舰和地面、要塞的炮火向月浦镇狂轰滥炸,炮弹像暴雨般倾泻而下。“胡文杰叔叔一早刚到前沿阵地视察情况回到团指挥所时,从江面敌舰打来的炮弹击中了259团指挥所,胡文杰团长身中7块弹片光荣牺牲。”
新书出版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还有不少与会专家、学者及政协委员。大家一致认为,数十位亲历者的生动叙述,真实还原了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向读者展开了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壮丽的历史画卷。希望今后进一步挖掘革命先辈、老战士、老同志的理想、情怀、信念,以多种媒体融合的方式,来更好地奏响主旋律,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上海的精彩。
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芳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