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家园 2018-07-13 作者:梁晓文
北大荒最后的日子
1975年,借调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做临时工作的二哥重新回到北大荒。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用他的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册出版了,出版社交给他的各项临时工作也较好地完成了,而且他还有幸认识了许多文化名人。常与文化名人接触,耳濡目染,二哥受益匪浅,使他对文学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他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了。他人变了,变得成熟起来;他的性格也变了,变得更加倔犟了。原本是个直言的人,现在变得甚至有些严厉尖刻。他最看不起的是假话成套的人,可是在那个年代,这样怎能行得通呢?二哥本来有望留在出版社的,但社里的老同志又怕二哥一时不慎说错了话,那样反倒害了二哥,就让二哥回北大荒了。
世上有很多事只用因果关系解释往往是解释不通的。二哥不能留在出版社而重返北大荒,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显然是一件憾事。可二哥却又一次时来运转了,可谓:祸兮,福之所依。二哥重返北大荒时,又赶上了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一时间,二哥所在团的许多知青都被推荐到了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打起背包出发了。二哥也有几次机会,但不是专业不喜欢,就是有别的其他原因,几次机遇都擦肩而过了。正在二哥一筹莫展的时候,团里来了一个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创作专业的名额。这个名额没有几个人敢报名,因为该专业有特别要求: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从事过文学创作,发表过文学作品。团长一见这个名额就拍板定砣了:“这个名额咱们团非梁绍生莫属,谁也靠不上边。人家参加过兵团司令部的写作班子,不但发表过小说,这次借调到省出版社,小人书都出来了。他要是上不去,咱团这个名额非瞎了不可!”
老团长是个爱才之人,他这一句话决定了二哥一生的命运……二哥就这样过了推荐这一关。
二哥面临的关键一关是考核关。考核二哥的是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教授,这可是考真本事呀!关心二哥的人都为二哥担心。二哥当时既紧张又矛盾。他知道这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机遇了,过不了这一关,也许命运之神今生今世再不会给他机会了。他更不能忘记,来到北大荒,那么多原本素不相识的战友、领导都在默默地帮助他,关心他,命运之神已经够偏爱他的了。他也想到,即使过了这一关,将来的学费、生活费将依靠什么呢?这也使他联想起自己那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家,父亲一人在大西北挣钱供养的家,母亲领着一群孩子艰难苦度的家,经受磨难患神经病的大哥转来转去的家……他几乎不敢想下去。
二哥真是太幸运了,他遇到了决定他命运的人——考核他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他与二哥谈了很久,便毫不犹豫地在决定二哥命运的表格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没有想到,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在北大荒,一个瘦弱得不堪一击的青年会有那样深厚的文学修养。从文学基础知识到写作经历,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从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我的大学》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从雨果的《悲惨世界》到司汤达的《红与黑》,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伏尼契的《牛虻》,他都能谈吐自如,正确评价。教授感到,他似乎不是在考核这青年,而是在与这青年进行文学艺术的交流。因为他们的谈话已经远远超出了考核的范围,甚至有些问题还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而且他们当时都毫无顾忌地说了真话。这就是他们的谈话更加默契,以至于二哥上了大学以后与这位教授成了莫逆之交。
二哥就这样如愿以偿地登上了通往上海的列车,离开这曾使他魂牵梦绕的北大荒……人生路漫漫,一步一个脚印,二哥以后的路会是怎样的呢?平坦?坎坷?迎接他的又将是什么呢?鲜花?荆棘?在他的心里有一点是决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不管怎样,不论发生了什么,文学之路,我走定了——直到人生的终结……
作者简介
梁晓文,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现有百万字发表于报刊,有小说集专著,作品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