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先生去青浦老家扫墓,之后和家乡的弟妹们共进午餐,得知妹妹家的练塘镇东厍村里至今还尚存一座大屋顶的旧时农村老房子,虽然有些破损,但是,大概的样貌还在。欣喜之余大家决定驱车前往那里,一睹老宅的风采。
这种房子被当地人称为“四戗屋”,据妹妹介绍,以前村里有很多这种样式的房子,连猪圈也盖成这种形式,只是体量缩小一些而已。可惜,现在大多数都被拆了。现今对它的称谓各不相同,“四六戗”、“四六撑”、“落抢屋”、“落舍”和“落戗屋”等等,口口相传,没有一个定论。
上海青浦练塘镇东厍村东团村237号落戗屋
何谓落戗屋 落戗屋是江南水乡的旧式农民住宅,具有独特的大屋顶,屋面由四个斜面组成,有六只向上翘起的戗肩,犹如凌空展翅的大鹏。一些联排的落戗屋,是豪门望族的标志,很有气势。
从外观看,落戗屋的正梁上方东西两端各一只戗肩,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斜梁上方各一只,共有四只戗肩,加上正梁上的两个,总共有六个戗肩,所以,称它为四戗屋、六戗屋或四六戗,五花八门的各种称谓,其实,都有点道理。
大屋顶的落戗屋
落戗屋有六个戗肩
那么,“戗”是什么呢?上海人小时候大都听说过一种用竹子做的篱笆,叫“戗篱笆”,因为篱笆上端的竹子被削的很尖,且用整根竹子密排,防盗性能很好,加上又有一定的透气性,不会影响花园洋房内花草树木的生长,所以,一度受到湖南路、永福路、华山路和武康路一带西区花园洋房业主的青睐,“戗篱笆”成为围墙的首选。“戗篱笆”有时被写成“枪篱笆”,那么,“戗”和“枪”是否有关系呢?
上海宋家花园戗篱笆
其实,落戗屋的戗肩内确实各置有二三米长的铁枪(铁板条)一根,一端向上翘起,外面粘贴各式花纹,用黛色颜料涂抹,和小青瓦融合为一体,成为这种民居屋顶的特殊装饰,具有一定的富贵之相。
落戗屋一般是砖木结构的,坐北朝南,有三开间或五开间,常见三开间,中间的开间较大,用作客堂。房屋的进深较大,为七路头(七根柱子)或九路头(九根柱子)。旧时,造房收税按照正梁的根数来收,而不按占地面积来收,所以,落戗屋一般只有一根正梁,如果房屋造得越高,则四面八方落戗得到的投影面积越大,因此,落戗屋一般都造得比较高大,占地面积可达80平方米左右。
必须注意的是,为了抵御台风和暴雨,落戗屋的房屋檐口一般压得很低,这也是落戗屋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长期以来,落戗屋经受住了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由此,当地农民对其感情笃深。另外,落戗屋屋顶较为高大,内部空间宽敞,提供了冬暖夏凉居住环境,在旧时的农村里是一种当地农户喜闻乐见的民宅,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
落戗屋的房屋檐口一般压得很低
落戗屋的分布 据目前所知,落戗屋这种古民居,主要分布在上海七宝以西的松江、青浦和金山地区,曾经普遍存在。
从上海西部相邻的浙江地区看,落戗屋大量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嘉善一带。据报道,嘉兴南湖区大桥镇倪家浜村,利用落戗屋建成了一个文化礼堂;平湖市新埭镇的落戗屋陆宅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平湖市乍浦镇、新仓镇和曹桥街道,海盐、海宁和桐乡等地,也时常有关于落戗屋的零星报道。嘉善干窑镇,历来窑业兴盛,京砖瓦当文化灿烂,为大屋顶的落戗屋顶提供了最好的建筑材料。
嘉兴平湖地区的联排落戗屋
嘉兴南湖地区落戗屋
考古的成果揭示,嘉兴地区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距今7000年前境内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2000-1500年后,成为崧泽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缘,大约到了马家浜文化的晚期,距今6000年左右,随着陆地逐渐向海扩展,第一批先民才迁移于此,开创了上海的历史。目前,上海地区所发现的青浦区的福泉山遗址、崧泽遗址、金山区的查山遗址和松江区的广富林遗址等,在时间上都晚于嘉兴地区,在这些地域范围内都分布着落戗屋,并不偶然,它们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且,根据成陆的时间可以推断,出现落戗屋的时间也是前后有序的。
落戗屋的渊源 中国的汉民居是中国古建筑最优秀的瑰宝,它的屋顶的形式大有讲究,分为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可分别选用。
庑(wu)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例如万荣稷王庙是北宋唯一现存的庑殿顶建筑,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例如日本的奈良康昭寺金殿。
万荣稷王庙是北宋唯一现存的庑殿顶建筑
日本奈良康昭寺金殿
庑殿顶是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屋顶样式,明清时规定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和日本见于佛寺建筑。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都是采用庑殿顶的,但是,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而采用了庑殿顶。
敦煌莫高窟第423窟隋代壁画中出现五开间大殿的庑殿顶建筑;现存的蔚州灵岩寺五开间的大雄宝殿,非常宝贵;借鉴敦煌莫高窟盛唐127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为蓝图设计建造的香港志莲净苑,是五开间庑殿顶的大雄宝殿,称得上是当代建筑中采用庑殿顶的典范之作。
天坛的皇乾殿
天坛的祈年门
敦煌莫高窟第423窟隋代壁画七开间大殿庑殿顶建筑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落戗屋外观的基本形态沿袭了庑殿顶,但是,建筑材料和营造工法大为简化,是仿庑殿顶的一种简化版的民居形制,屋顶参照庑殿顶做成大屋顶,减小阻力以抗强风,并有利于屋顶雨水顺势流下,故被称为“落舍”,相当形象。这种皇式建筑变为农舍背后的故事,是否和南宋迁都临安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是否和大量北方移民随皇族南下有关联等等,尚须深究。因此,当下保护好现存的落戗屋,显得尤为重要。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顶
落戗屋的保护 曾经大量存在的落戗屋,现在成为稀缺,奇货难觅,知其者甚少。与上海另一种古民居形制——上海绞圈房一样,它们虽然分别分布于上海的西部和东部两处完全不同的地域,但是,它们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上海建筑史和移民史的载体,是上海海派文化和住宅历史的基石和起源之一。
枫泾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吴越文化的交汇地,一直以来保留着难得的历史韵味。枫泾菖梧村9组72岁的顾阿明,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一些特殊的技艺,修缮“落戗屋”式的屋顶,修旧如旧,落戗屋的保护离不开像顾阿明这样的工匠人才。
近几年来,许多上海人开始自发地关注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文物保护的相关单位,也开始关注农村古民居的修缮。保护传统村落,寻回失落的乡愁,正在成为更多市民的共识,相信更多的落戗屋被找到并得到保护,更多的落戗屋背后的故事被发掘。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和才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保护和研究像上海落戗屋和绞圈房这样的古民居的现实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