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4|回复: 0

革故鼎新的马连良,赋京剧以尊严 (二)

[复制链接]

98

主题

6

回帖

180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06

名博

发表于 2016-3-18 02: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邗沟边的一棵树 于 2016-3-18 02:43 编辑

原载   文汇报      文   陈晓黎



马连良生活照



    扶风社革故鼎新   马老板氍毹彪炳
   
      扶风社首演于北平中和戏院,剧目为独具马连良风格的《四进士》,标志着马连良独具特色的马派正式冠名亮相———马连良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独挑戏班可谓水到渠成,自二次出科以来,他一直鼎力于创新。当时凡唱老生者,不论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等均自称“谭派”,没人敢自诩独创本门流派。余叔岩号称“新谭派领袖”,言菊朋则冠以“旧谭派首领”,支持马连良的号称“马迷”。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尤以“余党”同“马迷”之争最为激烈。指责马连良“伪谭派”的,除了挑刺他的唱功,更反对他对行头、剧本及音乐的改良,因为谭老板从没有过这样的演法。面对“离经叛道”、“靡靡之音”的批评,马连良不为所动,他说学谭再好,也不能再造出一个“老谭”。继承谭派艺术,只有在宗谭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条件去演绎,才能使“派”真正地“流”下去。
   
      和别的戏班不同,马连良宁可自己少赚,也要重金礼聘搭一流的班底,杨宝忠的胡琴,乔玉泉的鼓,加上刘连荣的花脸,马富禄的大丑,叶盛兰的小生,阵容强大,不仅吸引大量名角加入,就连普通的龙套演员也愿意来这里。但梨园行也流传一句话,扶风社的班不好搭,不但活儿要好,更得守马老板定下的新规矩。比如龙套,规矩有三:第一剃头,必须刮脸抹油彩化妆,不能跟在别的班社一样,灰头土脸地上台,没有艺术美感;第二洗澡,洗干净了再穿行头,再冷的天也不得穿棉衣裤,不能在台上显得臃肿、难看;第三穿靴,不能穿自家的便鞋,必须穿为他们特制的薄底靴,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呈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守
   
      得住这三条,工钱另加。全体乐工也不再似以前坐在台上,而是另制纱壁,隐于其后。至于戏班流传多年的饮场打扇、随时上下,一概废除。用马老板的话来说,不管是打锣敲鼓还是举旗跑龙套,都是戏的组成,戏比天大。同时他也明确告诉各位,人必自重,方有上进之心。



《赵氏孤儿》剧照,马连良饰程婴   
      
      扶风社搭班之难,用马老板的话来说,就是油滑取巧者、自以为是者、马马虎虎者、傻卖力气者,一概难入。他曾说:
   
     “如某君与鄙人演群英会之孔明,至三人猜火字时,忽发现金制煌煌之戒指一枚,套在孔明之指上。鄙人不觉诧异,因此君既非坤伶,何乃以此示其阔绰。况孔明不单是一男子,且为千古贤臣,此时羽扇纶巾,而手带戒指,若孔明浮华如此,鲁肃尚不该戴金项圈乎?后又与此君演甘露寺,及至刘备匍匐膝行时始发现此君未穿彩裤,着一杂色之便裤,语其材料,则京市所以讥诮‘穷人美,之‘唾沫葛,也。鄙人以为刘备如此之膝行狼狈,已是唐突古人不浅,乃更穿‘唾沫葛,裤子,则刘备更成何如人矣。遂以言规劝,此君始尚犯僵,然终以鄙人之言为有理,后乃不再犯此情形。”
   
     “如某君与鄙人演一家庭伦理剧,鄙人饰夫,某君饰妇。二人因事争吵,鄙人正有大段念白,某君忽掉头去饮场,鄙人竟致自捣鬼话,心中实为怏然。其实在此剧中,鄙人之唱念较之某君多至数倍,某君之嗓,素亦圆润,决不至竭蹶。此种举动,除京谚所谓之‘要菜,外,迨绝无第二名词也。”
   
      对于自家班底,马老板要求更严,族兄马春憔在《三顾茅庐》中饰关公,演到后面没关公的戏时就按老例自顾下台卸靠;师兄弟刘连荣饰张飞,负荆跪地,因箭衣底襟略有不适,检场人竟上前代为整顺……这些在别的戏班司空见惯的积习,在扶风社就是事故,熬心整肃,绝不姑息。

   

“真动心”表演真谛“假作真”处处考究

   
      马连良的马派之所以独树一帜,唱腔、念白推陈出新不拘一格,也在于他的表演感人至深。他曾说:“人知演戏须手口相应,不知尤须‘心面相应,也。此其大旨有三字诀,则为‘真动心,……即以台上之古人为真我是也。以群英会为例,如饰鲁肃,则真动为友着急之心,饰孔明,则真动虔诚祈祷之心,苟所动之心无误,则面上之表情,亦必能立竿见影,形与俱化焉。”
   
      他又强调“此种动心,必须为戏中人而动心,非为一己之表演好坏而动心。”以抖髯为例,抖得好不难,抖得准则大不易。“如演《马义救主》之滚钉一场,被四校尉围架,手扶钉板,向闻锣鼓声催,脑中辄嘤然一声,头已麻木,颌下之髯口,亦不知是否仍旧抖动,然鄙人无暇顾及也。《一捧雪》之法场亦然,如醉如痴,面无人色,仿佛气短神虚。此情在观众或不尽知,内子慧琏则深知之,每劝鄙人以不必如此傻卖力气,因身体亦须自保。鄙人亦非不知自爱精力,无如每演皆然,盖亦见景生情,初不自知耳。”



1936年卓别林访沪,特观马连良的《法门寺》,以中式拱手礼向马连良祝贺。


      马连良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推陈出新,经他改编整理的剧目和创作的新剧,数量之多,连他自己也屈指难算。一方面他不拘剧种,不拘行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一方面又挖掘本行老戏,重新审视推敲。经他整理改编的《一捧雪》、《苏武牧羊》、《楚宫恨史》、《鸿门宴》、《羊角哀》、《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三字经》、《清风亭》、《大红袍》等等,都细细地按照人物性格条分缕析,剪裁布局,丰富情节,新设唱腔。同时,他对于剧中历史人物塑造,坚持史实为据,多方考证,不仅人物、故事有出处,连带化妆、衣饰、道具也要“近真复古”,参考当时画图“若古之十八学士登瀛图、麟阁功臣图、睢阳五老图以及锁谏图与后之各代名臣家藏喜容画像”及舆服志等,结合剧情人物,一一设计,成为中华艺术宝库里的珍宝。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0:34 , Processed in 0.0296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