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2|回复: 0

评价上山下乡几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336

名博

发表于 2019-2-25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价上山下乡几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如何看待上山下乡,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知青的退休,各种知青活动又多了起来,如何评价上山下乡又成了一个经常谈论的问题。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吵,而是为了统一思想,也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有实际意义。要达到统一思想,首先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毛泽东同志又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语的一文中,说“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不用气力就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方面去。”因此我认为讨论的标准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时的客观实际出发,如果我们都从这一点出发去分析问题,我觉得得出的结论会比较客观公正,也容易统一。但现实中,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从个人感受出发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他们不是为了弄清是非,而只是想找些理论根据来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原先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往往就颠倒了关系。由于出发点不同,就很难说到一起,我认为这样的态度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另外,在具体分析时,我觉得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上山下乡也是如此。如何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时,我们不能不联系具体问题,光说些大道理,也不能光从个人感情出发,受了苦就一定要全盘否定它,而是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从社会发展与需求出发去考虑问题。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说知青精神,因为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社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离开这一切去谈一些社会问题,也只能是一种空谈。

为了能够尽快统一思想,我觉得在评价上山下乡时,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几个问题是不能勿视的,值得大家探讨!

一。局部与全面的问题。有些人一说到上山下乡,只说毛泽东同志在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指示后的那一段历史,他们觉得上山下乡就是自己经历的那一段历史。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是不正确的!打开中国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上山下乡并不是开始于“文革”,与工农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看到中国的革命从本质上来说,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工农联盟为基础,求解放的历史,如革命者不与工农相结合,中国革命能胜利吗?当时我们走的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到农村去,从客观上来讲,更是革命的首选。在全国解放后到“文革”之前,全国已有不少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这是一种历史事实,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是不能否定的。如果你评论历史,只看局部,不看全面,只看“文革”中到农村去的事实,而不看“文革”前到农村去的历史事实,怎么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呢?我们看问题必须客观,必须全面,而不能割裂历史,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条件!
   
二。无奈与自觉的问题。我们不否定在“文革”中有很多知青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是无奈地到农村去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上山下乡有些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人在讲自己的感受时,也不能忘了同样在当时,也有人是为了报效祖国,主动报名要求去的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如果他们当中有人今天说“无悔”,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予必要的理解呢?长期以来我看到网上有一种不好的风气,有些人只准自己说“有悔”,而不准别人说“无悔”,别人一说“无悔”就是为“文革”翻案,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是不利于问题的讨论。如何看待“文革”,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再复杂,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的观点同样是错的,我们应该坚决否定应该否定的东西,同样我们也应该坚决肯定合理的部分。有些人不明白,即使“文革”有错,知青精神与“文革”的对错也不能混为一谈,即使在错误的背景下,仍然有值得肯定的精神在。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在历史上,不管那个朝代,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存在的,与社会对错无关。他们也不明白,不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永远都会有人说“无悔”与“有悔”,在今天这个社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看问题,我们就会否定历史上一切进步的东西,同样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三。苦难与奋斗的问题。我们不否定知青到农村去,是吃了不少苦。这是因为农村要比城市落后,吃苦是必然的,如果否定这个事实,也不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吃苦我们就能否定上山下乡吗?我觉得是不能的。看看红军长征有多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能据此否定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吗?显然是不能的。革命二字,其本身的意义就是要与苦作斗争,其中就包含一种要提倡的精神,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说:“越是艰苦奋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有人用苦来说事,只能说明这些人的世界观有问题。我们之所以要宣传这种精神,是因为觉得我们国家发展不能没有这种精神,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会犯错误,那我就怀疑,如果一旦钓鱼岛打起来,那还有谁会主动上前线?我们看问题要抓住本质,这样才能认清事物,对事物有个正确的判断!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说:“我们看事情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分析方法”。“文革”中让这么多知青都到农村去,是否有点问题,这可以讨论。我觉得我们国家不但农村需要知青,其它各行各业都需要知青,如果当初不是都去农村,而全部去工厂去,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但无论是对是错,我们都不能把这作为理由,去否定上山下乡的方向。不能因为农村苦,说让知青去吃苦是错的,这是二回事,不能混在一起说。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很好地解释了吃苦与奋斗的辩证关系,我们应该好好体会。

四。少数与多数的问题。说到上山下乡,也许说它错的人还不少,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当初在“文革”中大批去农村的人,很多人是不自愿去的,而这些人在知青中人数是占有较大的比例的,因此出现此论调也不足为怪,但判定一件事的正确与否就一定要看人数多少吗?我觉得不一定。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极大,但也有例外,尤其是说到精神这个问题更有特殊性。雷锋精神是我们许多人都赞同的,但现实中是不是大数人都有这种精神?我看未必,因为赞同与有是二回事。既然是少数人,我们为何还要赞同?因为这是一种先进思想,而先进思想也许只能集中体现在一部分人身上。如我们的共产党是先进的,但共产党再先进。社会上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党员。最近我们听到上海老知青徐桔桔,与北京老知青贾爱春两人,在退休以后,重回黑龙江省黑河市山河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事迹,不也是少数吗?却感动了许多人,这就是精神!精神说到底,就是社会上有些人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当国家与民族需要时能够冲在前面,这些人不可能是全部,只能是少数。习近平总书记现在一直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我想就是这个道理。要想社会上人人都成为雷锋只是我们的一种愿望,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够学习赞同就不错了。因此有反对意见并不奇怪,因此我们看问题必须看主流,这才会有正确的结论。

五。事实与结论的问题。任何结论是离不开事实做依据的,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因此分析问题不从事实出发是不行的。但我们也看到,相同的事实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甚至于是相反的结论,比如上山下乡有苦难,这是事实,有人认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把它看成是一种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而有人却认为让知青上山下乡,是让知青去受苦是一种不人道,是对知青的一种迫害。为何都从事实出发而结论会不同呢?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分析事物,抓住事物本质进行判定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方法沦与世界观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过:”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比如有人看一棵大树,不看它的根深叶茂 ,只是看到他们之中有些枯叶,就拿枯叶来说事,这就是没抓住事物的本质。就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批评的那样:“这些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主流方面,而是强调那些非本质方面、非主流方面的东西。应当指出:不能忽略非本质方面和非主流方面的问题,必须逐一地将它们解决。但是,不应当将这些看成为本质和主流,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 我们应该警惕有些人打着“写实”的幌子,专写我们社会的阴暗面,来否定我们社会一切进步的东西。事物发展总是逻旋地前进,为共产主义奋斗也是如此,它的总方向是不会变的,但具体的路,就如登山的路,有时往左,有时往右,有时向上,有时也可能向下,显然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它往下了,就说它的方向错了。

最后我想对如何写知青评论文章,还想谈几点其它的看法,我认为写文章首先要说清理,在这里,坚守一定的原则是必要的,没有原则就没有立场,写这样的文章是无意义的。其次我们要有针对性,知青的议论很多,我们要关注大的方面,也不能勿视具体的问题。有些文章引用大量的经典语录,而勿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我看上去,觉得有点空洞的说教,我并不赞同。还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对象,看我们文章的人,很大一部分人是一般的人,我们说的话要让别人听得进,就必须有一种中肯的分析,一味的高调或者扣帽子,不是好办法。最后我们要研究反面的观点,我们应善于从错误观点中找出一些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与应用。对有些反面的东西要放在社会等客观实际当中去看,也同样不能光凭自己主观上的高标准去判对错,这样人家会不服。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对此我非常赞同。总之,我们写文章对大多数人来说,除了批评教育,目的是去团结人,在说理中寻找一些共同点,慢慢达到一致。我想如果有一,二人能从你写的文章中得到一点启发,我觉得成绩就不小了。

但路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明白,一个人的言行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世界观一旦形成,想要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很难的。因此对上山下乡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不能统一意见,那也没关系,我们有理论自信,我们相信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正当性,我们不怕有人质疑,我们的事业就是在不断质疑的情况下前进的。对内部的不同意见,我觉得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对那段已过去的历史,有人说“悔”,有人说“无悔”,我们都不要反对,关键是要相互理解,尊重与包容!当然我们要警惕的,只是那些少数人,他们从根本上就不喜欢我们的社会制度,他们的标准就是“逢中必反”,因此他们也会反对上山下乡。但我觉得他们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关心上山下乡的对错,而只是想寻找一个突破口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们可能认为,他们的论调在这里也许能找到更多的同情者!

北风


欢迎点击观看:北风最近原创日志连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5:20 , Processed in 0.0353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