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提前了两日回家,现在的我已经坐在高铁候车室等车返沪了。看了几天同事们写的返乡日记,我在心里暗叫不好:
我们家这么“硬核”,完全不搞煽情,怕是难以交出符合节日祥和气氛的作业了。
前几日我人还没到家,就收到了家乡的朋友发来微信,意味深长地问我:“你这家庭地位,不反省反省?”
图片说明:母亲收到归属地上海的电话,不愿意接,怕是我来电“叨扰”
在“冷漠”这件事上,父亲丝毫不甘示弱,我试探地问:“待会儿到车站,来接我不?”,他漫不经心,淡淡地回了一句:“到时候再说吧。”之后,便音讯全无。直到我出站,略带期待地向停车场方向瞥了一眼,看到了他,也不说话,就酷酷地向我挥了下手。
讲真,反而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之前在英国上学,每次飞完12个小时的国际航班,经上海回家。买不到坐票,就在高铁上站几个小时,推着两个29寸的行李箱上上下下,父母也没有来接过。第一次偷偷哭过,后来也习惯了这样独来独往。毕竟从小到大,他们都在刻意锻炼我的独立自理能力,也算是一以贯之吧。
因为距离不算远,工作以后我保持着每个月回家一趟的频率,节假日回家也没有啥特别优待。父母有自己的工作、社交,并不会围着我转。闲下来聊几句,也是有事说事,不走嘘寒问暖的路线。我偶尔也会玻璃心,但总的来说习惯了这种较为“冷漠”的相处方式。
除夕夜和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在外婆家吃了团圆饭,其他时间都是分头行动。现在翻了翻手机里的照片,早饭吃过母亲下的面条,晚饭吃过父亲煮的水饺。味道都很清淡,但这就是家的味道,尤其是对我这样工作在外日常外卖的人来说,因为难得所以珍贵。
走的这天,父母有饭局,没来得及一起吃午饭,我自己拖着行李箱就走了。刚下楼,母亲拉开了窗户问我:“这盒口香糖你不带走?”鼻子还是酸了下,这就是她的方式在说“路上小心,照顾好自己”吧。
今年贺岁档有好几部叫座的电影,我和父亲一起去看了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影片里,一向倔强的父亲对着即将远行、追寻梦想的女儿吼道:“你给我滚,离开这个家门就再也不要回来了!”紧接着下一句他又说:“家里钥匙带好了吧?”我一扭头,坐在旁边的父亲在偷偷擦眼泪。
大概,我们一家三口真的学不会煽情,但也不影响我们相亲相爱吧。
安徽 巢湖 王珂然
中国新闻 >> 返乡日志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