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玉娟和老人同吃同住,堪称24小时“极限护工”。 /晨报记者 徐妍斐
在保宁路一家养护院四楼的一间房里,住着多位耄耋老人。大年初一,老人们的子女纷纷前来看望老人。其中,王先生在顺手整理90多岁母亲的被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红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200元。各床位一交流,发现每位老人都收到了这样的红包。
这些红包来自——该房间52岁的看护仇玉娟。
24小时“极限护工”
仇玉娟在这家养护院,共负责两间房八位老人的照料工作。
这是一家结合了医疗和养护的养老机构,被送到这里的老人往往高龄行动无法自理。
仇玉娟负责的这八位老人,过半都是90岁以上,剩下的也在80岁以上。因为脑梗或腰椎问题等疾病,他们每天都躺在床上,其中状况最好的一位阿婆,也只是能坐起来而已。“昨天我看见红包后,真的很感动。”王先生对晨报记者说,“八个老人,就是1600元。她收入也不高,却能给每位老人准备红包,甚至给过年来看老人的曾孙辈小孩子们红包。”
仇玉娟说,感觉老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她也的确做到了这点,把自己的整个生活都奉献给了护工工作。
她和老人们同吃同住,就睡在这间房间的折叠床上,堪称24小时“极限护工”,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更为难得是,即使如此,她也没有丝毫怠慢厌倦,而是日复一日地给老人最细心周到的照料。
曾被老人吓得不轻
仇玉娟来自盛产大米的江苏射阳,原本在家务农,十多年前来到上海。当时,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养老院的护工。
仇玉娟说,刚开始做护工没多久,她还差点放弃这个工作。当时,她也是和老人们同宿一间房。有一天半夜,她一睁眼,发现一位老先生居然坐在她的床边!这把她吓得不轻,连护工都不想做了。
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安慰她说,很多老人脑力退化,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需要护工更多的包容和关心。
仇玉娟思来想去,决定还是继续把这份工作做下去。这一做,就是十多年。
把老人当亲人照料
如今,她每天要给八位老人一天三顿喂饭,喂香蕉、喂牛奶……
八位老人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处理便溺是最脏的活,仇玉娟说习惯了就好。为了防止老人得褥疮,每两个小时就要帮忙翻一下身。
即使是冬天,仇玉娟也每隔一天就会给老人更换干净衣服。即使老人们长期卧床,有些眼睛看不见,有些无法开口说话,但在仇玉娟眼里,老人还是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
“我房里的老人特别爱干净,有的房间一周给老人换一次衣服,但我这里隔天就要换。”一次,她刚给一位老婆婆换了衣服,老婆婆女儿喂水时把衣服打湿了,她就立刻又给老婆婆换了套干净的。
平日里,她对老人们嘘寒问暖,摸到有出汗的,就关了空调通风;要换尿片怕老人冷,又把空调打开;谁指甲长了就要修剪……前阵子,有位老人发烧40℃,她就彻夜不睡地陪护。
不仅如此,她还自学了许多技能,比如理发,“承包”了这八位老人的发型;她还学会了量血压,最近王先生的母亲血压不太稳定,为了安全用药需要每天量血压,她也自告奋勇地承担了……
脏并累但乐在其中
今年过年,仇玉娟没有回老家。“家里没什么大事就不回去。”春节里隔壁房间的护工回去了,仇玉娟还要帮她兼看一下隔壁的老人们。
仇玉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她喜欢这里的热闹。曾经有人高价想请她去家里当私人护工,她谢绝了,“怕闷坏了”。
虽然做着在大众眼中又脏又累的活,但是仇玉娟乐在其中,并认为“也没有日晒雨淋的,比种地轻松多了。”
仇玉娟看护老人,一个床位每天30元,都是她辛勤的劳动所得。今年给老人们自费包了红包,不仅子女们感动,一位94岁的阿婆也感怀不已,说不好意思拿仇玉娟的红包,要女儿还礼。
以真心换真心。在老人的子女眼里,仇玉娟是个非常勤劳的人。“有些人对自己父母都不能做到这么耐心细致。懒怠的人是做不了好护工的,我们能遇到她很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