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 快乐老人报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猛轰金门,震惊了世界。这其中,中共中央的决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台海局势随中美关系紧张起来
1955年8月中美启动大使级会谈,谈了2年多,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1957年12月美国单方面降低中美大使级会谈规格,致使会谈陷于停顿,中美沟通窗口被关闭。美国对华态度趋向强硬,台海局势随之紧张起来,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调门也一时高涨。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斗争策略。
1958年6月16日毛泽东主持会议讨论外交问题,提出了针锋相对、以文对文、以武对武、先礼后兵的对美斗争方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要求美国政府15日之内派出大使恢复会谈。美国故意在15日期限内不作任何答复。恰在这时,7月15日美国军队入侵黎巴嫩,同时宣布驻远东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蒋介石也随之宣布台湾进入特别戒备状态,台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毛泽东从15日到18日连续4个下午召集会议商讨对策,经过充分讨论,作出了炮击金门的决策。
中苏发表联合公报“吓唬”美国
但毛泽东一直对美国是否会对炮击金门做出激烈反应,还是有所顾虑。他想到,要向美国人显示一下中苏同盟的力量。此时,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突然造访,向毛泽东提出苏军在中国沿海设立“长波电台”和建立中苏“联合舰队”的要求。毛泽东对这个建议大动肝火,不过,最后,毛泽东把态度缓和下来说:“这次没谈通,可以再谈。”7月31日,赫鲁晓夫秘密飞抵北京。在当天的会谈中,毛泽东不经意地提到:“我们应该就会谈发表一个公报,也许我们可以吓唬一下帝国主义者。 ”赫鲁晓夫马上答道:“这是个好主意,让他们猜一猜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究竟谈了些什么。 ”毛泽东接过话茬:“他们只知道发表了声明,不知道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
赫鲁晓夫当时没有听出这里的话外之音。3天后发表的会谈公报称:“双方在极其诚恳、亲切的气氛中,就目前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问题,以及为争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公报发表后,在北京的各国使馆都猜测,“两国军方可能会采取某些行动”。
美国介入加剧台海局势紧张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炮击金门战役。面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突然袭击”,莫斯科十分恼火。但当时,赫鲁晓夫不便公开暴露盟友之间的矛盾。
炮击金门的第二天,蒋介石要求美国总统发表声明,“表明美国对台岛局势的坚定立场”。8月26日,美方通知蒋介石,将派数量不菲的战机、航母、驱逐舰来台。不久,美方又通知,美国海军可以在台湾海峡为蒋舰护航,空军则接防台湾本岛,蒋军空军可增援金门、马祖。美国军方甚至向国务卿杜勒斯说明,在未来危机升级的情况下,美国将如何使用核武器,以及使用哪种核弹头的问题。 美国人越来越明显的强硬态度,让毛泽东感觉到依靠武力是无法取得金门和马祖的。9月3日,毛泽东下令炮击暂停3天,责成中央军委起草文件,指出炮击金门“是一种持久的斗争”,并规定:目前不宜进行登陆作战;炮击也要有节奏,打打看看;海空军不得进入公海作战;不准主动攻击美军。
莫斯科给北京打开核保护伞
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周恩来的声明,宣布愿意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同一天,赫鲁晓夫在给美国总统的信中打开了给北京的核保护伞:“在目前美国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垄断者的情况下,它想用原子武器来吓唬其他国家的企图完全是徒劳的。”他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并郑重声明:侵犯中国也就是侵犯苏联,苏联将尽力维护中苏两国的安全。
周恩来与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还有过一次谈话。周恩来转述了毛泽东暗示的意思:在炮轰金门时,中共中央已经考虑到美国在这一地区发动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我们的城市。这时苏联不必参战,只需对美国发出严重警告……9月27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感谢中国不使苏联卷入战争的“高尚气节”,并表示,在中国遭受敌人进攻时,苏联不会袖手旁观。
10月5日,周恩来正式向苏方讲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即决定暂不收复金门,准备发表一个告台湾同胞书,从10月6日起,停止炮击7天。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海局势渐趋缓和。 (摘编自《学习时报》《共产党员》)
|